经典导读
《反经》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3

    以史为鉴,是中国历代君臣将相不约而同地遵守着的一则修身治政的通律。作为中央集权下的第一步官修史书,《史记》的滥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带动其后的“二十四史”一路惊涛薄天的奔涌而下人们在官修正史的浸淫中,汲取着先人的智慧、经验和教训。正史之外,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从《国语》等杂史到《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大型书,从各种体系的史书、杂记、方志,到形制浩大的《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再到《四库全书》,无数的古籍都因得到官方认可而泰然处世,而有一部书,确因其独特的品性,虽被历代帝王将相熟读且多奉之为修身治国的宝典,但却秘而不宣,用而不言,甚至讳莫如深,这就是诞生千余年仍令人知之甚少的《反经》。

简介: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又称《长短经》。所谓“长短”,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取扬长避短,正反相生之意。全书共九卷,六十四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集政治学、经济学、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于一体,作者打破时空限制,从宏观上鸟瞰了上至尧帝,下至隋唐的历史全貌,围绕权谋政治、国家兴亡、人间善恶、知人善任这四个重心,探讨经邦治国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人先贤的智勇奇谋。时而审时度势,策划于密室;时而纵横捭阖,游说于诸侯;时而引经据典,雄辩滔滔。以十分睿智的逆向思维方法,以谋略为经,以历史为纬,讲述长短纵横之术。既有五侯争霸的刀光剑影、诸子争锋,又有三国割据的金戈铁马、斗智斗勇。铺述历史,或则白描淡写,或则浓墨重彩。

    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 < 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书中所论皆为“王伯(霸)经权之要”(纪晓岚语),旨在“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赵蕤语)。深入的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可以说《反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之术的大成之作。成书后,作者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赵蕤(ruí),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他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由于他出生在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开元盛世”,缺乏战国时期那种大分裂,大动乱、大辩论的政治环境,加上他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所以采取了“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赵蕤:“任侠有志,善为纵横学。” 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说赵蕤:“博学韬衿,长于经世。”


评论:

    《反经》兼具了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书中整体框架严谨,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但凡主题都有历史佐证,夹叙夹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年代久远,内容庞杂宏大,堪称包罗万象,更可贵的是现在部分已散失的古籍,也被《反经》引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反经》道尽了古今管理学的玄机,是各界各阶层的管理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所谓“反”,不是造反,谋反,而是反其道而思之,反其道而行之,进行逆反推理,摆脱思维定式和单向思维,提倡开拓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辩证地去思考问题,“不以成败论英雄”,摆脱了以忠奸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定式,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智谋权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阐述与总结,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事件,提醒人们对任何人和事物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只知其正,不知其反”,真正做到识人量才,知人善任。

    赵蕤认为,“不知人之长短,不知国之长短,不知事之长短,不知战之长短”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宇宙万物,本来无所谓长短,因人的见解不同,目的不同而有长短。

    《反经》绝非长舌妇人的蜚短流长,而是帝王军师的穷通知变,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对于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统治者不但学习运用,而且不断地宣传出版,对于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统治者往往只用不说,避而不谈。实际上,对于从事领导的人才来说,《反经》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有实用价值。

    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但在今天看来,《长短经》振聋发聩的高论和令人警惕的教训仍然能帮助现代人透彻分析人生舞台上正反相生,反反复复,因果相循的道理,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多谋善断,进退自如,灵活有致地解决问题。

    作者以大量史料为据,赞王道之大治,颂明君之宏图,斥昏主奸佞之败事,扬贤臣良将之忠节,从容不迫地梳理历史经验与教训,既突出王霸之道的精髓,又经世致用,以纵横之说为主,杂出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百家之议,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力主革除时弊,拨乱为正,经邦治国,固国根脉,在书中,作者从“万物相生”的哲学观点出发,从另外的角度考察前人史事,比较多的体现了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正统观念所不包容的纵横家思想,使得本书虽为唐下历朝统治者“必修”所习用,却因它的“庶出”地位和不留情面的直率,使其多年来只在皇宫大内“深居浅出”,不为人所识。

    它告诉我们要使人才尽其所能,要知道人才本领的大小,要懂得人才的心理与个性,网罗人才最重要等管理思想,使管理者在矛盾中不仅能够使读者从多角度、全方位获得完整的历史信息,而且可使读者进人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想象空间。(文\董在全)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