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简介: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雄)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因热恋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

    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冯梦龙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他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些见解对鄙视通俗文学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等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在《智囊》一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评论:

    明清小说的出现,与市井阶级的壮大是密不可分的,如冯梦龙的不少作品都以市井小民的生活基调,加上其丰富的想象,将一批商人,手工业者,妓女的形象搬上台面,并给予了他们生活的活力,对他们有积极的赞美。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来自《喻世明言》第一卷,作者在小说开头说的“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我不淫我妇,人不淫我妻。”已经指出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因果报应。蒋兴哥与妻子三巧的悲欢离合,从这个明代婚外恋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明代市民阶层的家庭生活以及其男女的道德观念。

    蒋兴哥面对自己妻子的出轨,并没有打骂她或是羞辱她,只是将其哄骗到娘家,借机休了她。这件事放在现在,算是和平分手,而蒋兴哥就是众人口中的暖男。面对三巧的再嫁,蒋兴哥没有大闹婚礼什么的,而是将三巧的十六箱物品归还于她算是嫁妆。颇有“原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节,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之意。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作者扒开众多现实生活中的渣男,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男人的例子,看到蒋兴哥生得:“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职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汉。”就已经颇有好感,真正读到这里,不由感叹一声,这活脱脱一个暖男啊!蒋兴哥理解人,尊重人,正是作者所要歌颂的。要达到这一思想境界,不是很容易的事,应该具备平等待人的思想,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把妻子恋人当作私有财产一样看的人是大有人在,封建社会赋予男人夫权,维护其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如今存在这一现象,正表明社会意识进步不大,当然也给经济发展缓慢有关。几千年来广大下层民众仍然贫穷有关。同时,兴哥这么优秀,三巧为何还出轨。因为寂寞啊。当时看《甄嬛传》,沈眉庄算的是三从四德教化下的三好学生,但是在无情的后宫里为寻得一点温暖,最后也甘愿与太医私好,这和三巧的境遇是一样的。三巧的“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导致了与陈大郎的出轨。然而作者并没有着重批判三巧之意。并且从中可以看出,明代当时已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纲常伦理对人的束缚远不及以往。当王三巧被蒋兴哥哄骗回家,并带去休书一封之后,王公王婆自始至终没有打骂女儿,面对这样一个传统上是耻辱的事情,甚至没有说过重话。这一方面是蒋兴哥还没有说破,王公王婆没有个准信儿,另一方面也是王氏夫妇的礼教观念并不重,甚至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不但没有给女儿压力,自己心里也没有压力。王公先是去找女婿盘问情况,言语间还为自己女儿开脱,见两边都不说实话,索性去邻居家聊天去了。聊天这一举动绝不是气愤,而是不在意,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女儿真回来了就回来吧。王婆一直在安慰女儿,还想到去给女儿暖酒浇愁。女人在家饮酒,这又是一个非传统的生活习惯,透出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也叫人明白为什么三巧当初会舍不得薛婆这个酒友。王婆暖了酒回来,发现女儿正准备上吊,就赶忙去拉,两个人跌作一团,连酒都洒了。这是一个有点好笑的场景,三巧的思虑在这场闹剧之后就显得很多余了。救下三巧后,王婆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没下梢的事?……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三巧父母此时虽没有准信,但应该能猜到七八分了,但他们对这种事情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面子还是要的,但心里并不怎么看重贞洁,否则就算再心疼女儿,也不可能半句气话都没有。

    读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使我对明朝当时的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纲常礼教的束缚不如以前,思想开放。但同时,嫡庶尊卑,妻妾之别,还是在其中得到了体现。三巧因为出轨,被休,许给吴进士做妾,再到最后由兴哥妻变为兴哥妾,这也表明了女子有错在先,妻妾之位的颠倒是对她的惩罚。另外,喻世明言,是指劝喻世人使之聪明的话。作者将三巧妻妾之位颠倒,陈大郎勾引人妇最终客死他乡,兴哥又娶平氏为妻这一系列的事划为因果报应,最后以诗结尾“恩爱夫妻虽到头,妻还作妾亦堪羞。殃样果报无虚谬,腿尺青天莫远求”这对对世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文\黄万琪)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