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小窗幽记》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介:

    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其后五十余年间,始终不仕,却常周旋于公卿缙绅之间,享盛名于天下。其地位几可与南朝梁陶弘景的“山中宰相”比肩。他一生著述等身,据《陈眉公先生全集》其子陈梦莲小记,其一生应景之作和代笔之稿存留十无一二,但其身后遗稿尚达七千余页,包括《陈眉公先生全集》《皇明书画史》《太平清话》等共约一百二十卷。

    《小窗幽记》为儒道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分别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共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受吕祖学派影响很大。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陈本敬在《小窗幽记叙》中评价道:“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挥麈风生,直夺清谈之席;解颐语妙,常发斑管之花。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


评论:

一、主题分明

    《小窗幽记》每卷都有一段序语,序语紧绕本卷主题展开。如“醒”卷序语,“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此句主要是说人人都为欲望而沉沦,迷失本心,想要得到名利的人醉在朝堂,权力财富集于一身的人迷醉于无尽的享受之中,需要“清凉散”让世人清醒。

    “醒”卷内容同样是围绕“警醒世人”这个主题展开。对此,我们可以详见其中内容。如“醒”卷第一条写道:“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此句意指淡泊的心性是要出淤泥而不染的,镇定的操守是要从走过纷纭的世事才能明了的。再看第一百五十八条“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此句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坏事即使是小也不能去做,不然终会酿成大错,好事虽小人们只要肯去做,也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掀起一丝涟漪。此两句恰巧迎合了本卷“警醒世人“的主题,“醒”卷共一百七十七则,大部分都紧扣主题论述。

二、现实意义

    据陈桥生先生调查记录,《小窗幽记》“博采群书,上起先秦,下讫明末,凡儒释道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以及各种体裁的文章和杂著无所不包。或原文照录,或掐头去尾,或重组改造,不一而足”。可见,《小窗幽记》虽成书于明代,但集结了大量先人的智慧,才成就了这样一本经典,其中必定有可取之处。

    书名“小窗幽记”,顿时让人感到一种雅致之趣。“醒”卷第五条写道:“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此句在当今看来仍可受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人为求自保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学会宽容,更应该有着为他人考虑的胸怀,这也是现今人们所欠缺的。而“情”卷主要内容写离别之情,相思之意,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内心浮躁,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表达、思考,人们每天生活于理性之中,“情”卷便是为唤醒人们沉睡内心中感性的那一面。身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人们大多忘记茶清香,墨色香,“素”卷告诉我们“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

每一卷有每一卷的真意,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三、偏颇之处

    《小窗幽记》以极精简的语句论人生,谈风雅,其中有真理也有谬误。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

在“素”卷的第二十条写道,“世上有一种痴人,所食闲茶冷饭,何名高致”,再看“醒”卷中说:“书画受俗子品题,三生浩劫;鼎彝与市人鉴赏,千古异冤。”不难看出,此两句个人情感色彩较为浓厚,前句说闲云野鹤之人整日粗茶淡饭有什么高雅的呢,后句写诗词歌赋,古玩奇珍是俗人市人不能了解的,多少带有绝对性质。除此之外,《小窗幽记》未重实践性,它以大量的警世语言告诉世人道理,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探索,让人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除片面,未重实践之外,它还有矛盾,过于圣人化,个人情感化等偏颇之处。

    不过也正如陈桥生先生在前言中说的:“它用极精致的语句,透露出人生片面的真理,浮泛出灵光一现的智慧。也因为是片面的真理,所以乍看之下,书中条与条之间便常常有自相矛盾之处,令人不知所从。然而,人生世事,不正是处处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吗?”

    或许正是由于《小窗幽记》中的片面、偏颇之处,会让我们在冲突之中悟出更多客观的道理。

    《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集“醒”第一,人人得服一剂清凉散,醒后悟得至“情”至性。情至深处读“峭”,于纷乱世事中遗世独立。“峭”后获灵,了然清明。而后见“素”,看遍千“景”,取到真“韵”,彰显生命之“奇”。人生“绮”丽百态,需胸怀“豪”气,于“法”中自有定力,终不失“倩”意。由于时代的局限,有些内容还需要我们今天批判去接受,需要后来人不断地探索出新意。(文\石远宇)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