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风俗通义》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简介:

    《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
    《风俗通义》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隋书》经籍志入杂家类。今本每篇为一卷,各卷皆有篇名,篇下有条目。条目下先陈述其事,再加案语以辨证得失。其考证掌故与《白虎通义》类似,辨谬正俗一如《论衡》。如正失篇“宋均令虎渡江”一条,先征引俗说,谓九江郡多虎,及宋均任太守,施德政,则群虎渡江,虎患遂绝。应劭对此提出质疑:“云悉东渡,谁指见者?”然后进一步反驳,说如果宋均做了三公,德被四海,老虎岂不是要扶老携幼,跑到殊方绝域去吗?又如东方朔一条,俗说东方朔是太白金星所化,在黄帝时为风后,在周朝为老子,在越国为范蠡,变化无常,能兴王霸之业。应劭援引汉书,明辨东方朔实乃凡人,并不干预国家政事。因其滑稽诙谐,能言善辩,尤为武帝宠幸,所以名过其实。最后指出:“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耳,安在能神圣历世为辅佐哉?”
    《风俗通义》中保存了不少有关音律、乐器、神灵、山泽陂薮、姓氏源流的资料。其中已佚的姓氏篇记载了诸多姓氏的由来,有大量遗文散见于类书中,为历代学者所重。此书是研究两汉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文献。范晔谓此书“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四库提要》云:“其书因事立论,文辞清辨,可资博洽,大致如王充《论衡》。而叙述简明则胜充书之冗漫。”
    《风俗通义》的文学价值也值得重视。书中一些涉及神鬼、人物的条目,初步具备了魏晋志怪、志人小说的特点。如姓氏篇:“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马文渊为太守,羊喜为功曹。凉部云:三牲备具。”语言风格已与裴启《语林》、《世说新语》接近。

评价:
    应劭乃官宦之子,书香世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故应劭编撰风俗通义,其目的主要还是“正风俗,明教化”。 应劭所在处时代,正是王朝迟暮之际。社会上混乱无序已初显端倪。 应劭自己也在风俗通义序中说到“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为上也”。而从《风俗通义》的内容结构来看,应 劭在列举风俗、怪传的同时,还会在其后加以校正、评议,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让《风俗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是一门风俗学形象出现,而是以一位肩负启蒙教化的先导者的形象出现,即“辨风正俗” 的导师形象。文中也有类似之言,如正失二的孝文帝篇的“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未修,民俗未能教化……”,这也体现出应劭写作之旨。 方孝孺言 :“《风俗通义 》三十篇 其辞固无他奇 ,然语怪神之事 ,一 以理胜之 ,足以解流俗之弊 。”所以,从写作的目的而言,《风俗通义》的重点是放在正俗而非讲俗。
    但是,作为一部风俗学著作,它所记述的风俗、民俗意义是万不可忽视的。它所记述的古代的忌讳,礼节,祭祀等民俗习惯,对于后人研究汉代风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另外,风俗又与经济相关,通过《风俗通义》,我们还可以隐约窥见那个时代的经济情况。 而通过风俗通义所记载的忌讳,还可以略见民间思想和风气。如“不举父同月子,曰:妨父也。”不仅如此,《风俗通义》还对部分风俗起源,风俗之误作出指正,又 由于《风俗通义》考于白虎通,年代上相差非巨,这种指正就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这对于古代风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也充分体现了应劭“ 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为上也 ”的写作宗旨。 后世学者在谈到古代风俗之时,也常以《风俗通义》为证,多加引用。这充分体现了《风俗通义》在民俗史上地位相当重要。
    《风俗通义》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很高的。首先是它的小说式叙述方式,这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是很大的。汉代,正是志怪小说的生成期,而风俗通义正好处在这新旧相互交替之际。有学者认为,《风俗通义》对志怪小说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从《风俗通义·怪神》所记述的鬼神奇闻和它的组织编排方式来看,《风俗通义》亦可算是一部不完全的志怪小说。但在那个以儒为尊的年代,显然,《风俗通义》是难登大堂之雅。古人将《风俗通义》归为子部杂家,与儒家等所谓的一流学说不在同一档次。但实际上,《风俗通义》的价值并不逊色于所谓的名家著作。从文学方面而言,《风俗通义》的这种类似于传奇式的描写方式,别具一格。“燕太子丹仰叹,天为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中木象生肉足……”,像这种奇异夸张式的叙述方式,却是引人入胜。 加之它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更使得它创作的内容了更加丰富,整部书洋溢着生命力。《风俗通义》通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又使文章结构清晰又不乏吸引力。可见,《风俗通义》不仅自身文学造诣很高,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论是民俗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风俗通义》都享有声誉。但应劭在写风俗通义的时候,是怀着儒家的社会抱负,希望能通过写风俗通义,整顿民风,挽救走向衰败的汉朝。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应劭本人也未曾想到,这本书没能达到它应有的目的,却在别处枝繁叶茂。即使除去这些高大上的成就,风俗通义中那些风俗人情、鬼神祭祀,也无不充满魅力。(文\李远胜)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