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文心雕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简介: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心》。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评论: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的一部著作。刘勰少年早孤,虽家贫但笃志好学;依附当时著名的和尚僧佑十多年,博通佛教经典,参编整理佛经,积累丰富知识,曾是一代名人。因此,梁以后不仅作过记室、参军等小官,还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太子萧统的器重。晚年出家,带发修行,更名慧地,不久身亡。刘勰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但是从文学创作角度讲也是充实的一生。

    《文心雕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理论巨著,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传统,在中国美学和史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部书内容博杂、体大精深,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它是刘勰三十几岁时的作品,创作于齐代,他在《序志》、《诸子》、《程器》等篇中,表述自己的人生观点,有着“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儒家观点。他写作文章的政治社会作用,是为了纠正离开了经典本源的南朝“浮诡”、“讹滥”的文风。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来纠正这个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对前人言论采取批判地吸收态度,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这部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点:

    1. 初步建立以历史眼光来分析、评价文学的观念

    刘勰超过前代批评家的主要成就是对历史事实有广泛观察和深入追溯,他对南朝文风的批判深刻有力。他始终认为文学创作是随着时世的变化而变化的,文学在继承中发展,而且与时代的政治、风气等因素分不开。

强调要从文学以外的历史现实变化中来理解文学的变化,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2. 提倡“为情造文”,恰当阐述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文学鉴赏属于艺术欣赏范畴,艺术欣赏过程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沟通的精神活动。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以文字或声音的形式进入读者的视觉或听觉,由此引起了读者的感知和联想,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即强调文学形式为文学内容服务,内容和形式在文学中并重的观点。

    他还强调文章要有风骨,即高尚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与坚实的事理内容及清晰的条理结构相结合。文学理论批评中的“风骨”一词,正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风”是要求文学作品要有较强的思想艺术感染力,即《诗大序》中的“风以动之”的“风”;“骨”则是要求表现上的刚健清新。“风骨”的理论,既是针对南朝浮靡的文风而发,也是从传统文学理论中概括出来的。“风骨”之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在当时天下文章皆绮靡的恶劣文风条件下,他能把文章的“感情”列为一个重点,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他反复说明思想、情感、内容及形式的关系,提出了内容与形式并重的观点,是很恰当的。他强调“练于骨者,析辞必精”,虽然他在强调内容的同时,毫不忽视形式的完美,但还是把文章的内容放在第一位,这对以后文学的健康发展亦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持续到现在,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上还是保持刘勰当初的提法,没有大的改变,可见其先见之明。

    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理论,继承融会了从孔子、荀子、杨雄、王充、桓谭直至陆机等一千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思想材料,从文学发展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出发,对文学的规律、特点作了创造性的、系统化的探讨。

    3. 提出“体有六义”,全面概括总结前人创作经验

    他提出了著名的“体有六义”;还认为形成风格的因素在包括“才、气、学、习”四个基本方面存在差别;而在关于天才与灵感问题他大胆提出“才为盟主,学为辅佐”的虽带有主观性但也不失前瞻性的观点。

    但是《文心雕龙》这部书还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尤其是“宗经”、“徵圣”对其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他曾明确提出“故文能宗经, 体有六义”,如果能够效法经书, 各种文体就会有“六义”, 从语意上来看, “六义”是效法经书会取得的效果。从“六义”的下文来看, 拿扬雄把用玉通过雕琢能成为器物, 来与《五经》的文章含有文采打比方, 讲的是学习经书的重要性和意义。整个文段都是强调宗经的重要意义。当然,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

    虽然刘勰受经学影响很多,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文心雕龙》一书,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孙汉果)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