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西南交大双甲子赋》——为校庆120周年而作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2

注:该文为人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黄毓芸为献礼120校庆而作,《西南交通大学赋》正在创作中。

    余入交大求学已逾七载,幸蒙不弃擢与母校治史,遂得阅沿流之迹,溯往来递变。观夫昔日胜状,莫不兴会淋漓;每览险衅之历,常感极而悲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亦无言,风荡则吟。道之凹凸则史之波澜,此所以刻于汗青而不谖。眷诚一筑,百载铁脊,唐臣起建,千秋桥奇。而今凡建铁路线,皆有交大人,实乃懋绩。予资性粗钝而文词不工,谨呈百廿文句以贺双甲子华诞,盼庠序之教万祀长青。

    丙申孟夏,既朔之期。1华夏路政肇兴,榆关设校始伊。依燕山引渤海,毗秦皇接津畿。浩溔海弥,当三面涌银浪;岭横岝崿,界万重翠黛茫。2季代衅端风骇,草创时值国疮。3西学东渐,土木教育之纲。救亡图存,嚆矢铁路学堂。4

    十载未弥,唐山始行。爰奠校址西郊,甲子又六之光。5久膺艰巨,宏规缔创。砥砺悬鹄,风骨继昂。6佩之宏甫,英烈雄魂铭长,羊枣怀让,义士浩气融煌。7

    华北危亡,促迁沪湘。璧山平越,七七祸殃。8肃肃宵征,云梁书声晦藏。蹑蹻檐簦,青环流溢卷香。9多难才祁,薪尽火长。10钱塘桥横,长怀以升。宗师之首,时忆忠忱。11十四院士,国之才良。五老四少,唐院脊梁。12大义陶钧,冀东松霜;嘒德橐籥,傲屹穹苍13。

    日寇割须,唐山复匡14。戮力齐心,弥伦上庠。晨夜展力,工善吏强。生师有舍,庖廪次良15。变生肘腋,干戈继重16。啼饥号寒,似中泽之哀鸿;箪瓢屡空,类涸潭之枯龙17。襄谴内阋,尽显楚囊之情。斩伐离析,共誓祖逖之盟。 18云扰幅裂,爰再南行。麋沸蚁聚,复课途茫。19

    洎国初建,旁作穆之20。师生北返,惠风南移21。三校并归,诸院蓝图共商。四方贺至,主席墨妙流芳。22鸭绿江头音捷,山呼犹动平壤。三赴朝鲜,昭大义薄天苍。五建机场,筑神威振边疆23。

    黉序之名,峨眉易终。灵栾诵弦,文革尤戎。24血色清晨,故丘罹殇25。屯蒙蹈厉,目耕邻光26。借力东风,飞来鱣堂。锦官植根,徽绩尤光27。乘风改弦,嘉讯频传。四有三面,陶甄新泉。七五妙划,巨拇杏坛。28

    新纪始初,鹰扬鹃城。两地三区,万里鹏程。29展目国际,科技先行。镂肝鉥肾,高铁飞鸣。30隆誉轩翥,德音日翔。31克绍箕裘,康奈东方。32自强不息,傲骨存长;竢实扬华,鸿教永彰。33

【作者简介】

    黄毓芸,女,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汪启明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整理与出版。至今发表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十余篇,独立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包括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校史第二卷——从工业专门学校到交通大学(1920——1936)》负责第二章撰写工作),参与编写著作4部,2次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自幼习古筝,获十级证书,曾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团民乐队成员,多次参加校内外演出,获得好评。2014年5月受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聘请,担任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评审工作小组成员。在校期间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其中2014-2015年先后赴美国佩斯大学、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参与学术交流。2015年被选拔为“西南交通大学第六届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对象”。


【注释】

1.丙申:干支纪年,公元1896年。孟夏:农历四月。既朔:农历初二。 这里指西南交通大学建校日期1896年5月15日,即农历丙申年四月初二。

2.榆关:山海关。又称渝关。岝崿:山势高峻貌。榆关因北依燕山余脉的角山,南接渤海,山海相济,地势天成,故名山海关。其为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3.季代:末世。语出《文心雕龙·祝盟》:“立诚在肃,脩辞必甘。季代弥饰,绚言朱蓝。” 衅端:事端。这里指交大建校时逢清末时局动荡之期,筚路蓝缕,其始亦简。

4.嚆矢:响箭,比喻事物的开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校,它的创办契合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诉求和中国铁路发展对铁路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5.1905年,西南交通大学迁址唐山,在120年的建校历程中,有66年是在唐山度过的。

6.砥砺:磨炼。悬鹄: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出《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唐山路矿学堂时期,是学校精勤治学传统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先后制定、颁布了《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章程》和《唐山路矿学堂的缘起、组织和设学总纲》,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是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精勤治学传统的奠基之作。

7.佩之:马增玉,字谨庵,号佩之。1926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大学,是河北平山县历史上第一位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也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革命烈士。宏甫:杨杏佛,名铨,又名宏甫,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1911年,杨杏佛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辛亥革命爆发后离校南下,以同盟会会员身份投身革命,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羊枣:羊棗原名杨廉政,后改名为杨潮,号九寰,羊棗是他的笔名。1919年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献身于祖国新闻文化事业,为争取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斗争,身殉中国民主事业。怀让:武胡景,又名武怀让。1921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学校预科,在学校接受马列进步思想,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交大学生抗敌救国,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为革命献身。

8.卢沟桥事变后学校被日军占领,被迫多次迁徒,万里流亡,先后到达上海、湘潭、杨家滩、平越、璧山。

9.肃肃:疾速貌。宵征:夜行。语出《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形容夜间赶路匆忙。云梁:指高山。蹑蹻檐簦:穿着草鞋,背着斗笠。谓远行、跋涉。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檐簦,説赵孝成王 。”青环:环绕四周的碧水。

10.祁:众多。抗日战争时期,是学校存亡绝续、灾难深重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是学校建校以来办学规模最大(土木、矿冶、管理三个系,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800多人),也是教学成果丰硕的时期。

11.茅以升曾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成为了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罗中忱1912年8月聘于当时的唐山铁路学校,任教务长兼土木工程教授,是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教授。他对教学工作的极度负责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备受师生尊重,被尊称为“五老”之首。

12.十四院士: 从1932—1946年学校共有毕业生约1600人,其中后被选为院士的有张维、严恺、刘恢先、张沛霖、佘畯南、林秉南、肖纪美、徐采栋、邱竹贤、陈能宽、庄智育、谭靖夷、龙驭球、林同骅14人。 五老四少:“五老”指的是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朱皆平。“四少”指的是朱皆平、徐元启、罗河、李汶,他们爱校如家,为唐山交大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13.大义陶钧、嘒德橐籥:陶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均形容流转不息的状态。语出《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这里比喻虽然处于乱世,但美好正直的品德仍旧延续。冀东松霜、傲屹穹苍: 1935年,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华北的侵略,妄图使华北成为又一个伪“满洲国”。学校随时有被日军占领的危险,每堂课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一课”。面对这种险恶的形势,唐院师生以自己的形式与日伪势力展开不屈的斗争,成为冀东大地上的一棵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

14.割须:割掉胡须。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语出《三国演义》。这里指日寇惨败,抗战胜利。

15.弥:补。伦:条理。指完善、修缮。上庠:旧时称位于京师的国立大学为上庠,此处借指学校。庖廪:厨房和粮仓。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唐山校园又闻弦歌。经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16.变生肘腋: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语出《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干戈继重:指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17.指当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们受饥饿、迫害的情形。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大量的金钱用于打内战,使得原有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大学生的生活濒于绝境,政府发给学生的公费,一天只能买两根半油条。唐校的一位学生贫病交迫,自缢在校园。

18.楚囊之情:指爱国之情。典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祖逖之盟:指晋祖逖统兵北伐,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典出《晋书·祖逖列传》。这里指唐院师生开展的各项爱国民主运动,积极加入到反内战、反迫害的行列中。

19.云扰幅裂: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语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麋沸蚁聚:比喻社会局势动荡,纷乱不堪。语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华峤《汉书》:“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动荡不安的时局,接二连三的学运,使唐院没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后院务委员会经过辩论,作出南迁决定。大部分师生员工分批经天津乘船南下上海,沿途历经风险,途中还遇到过国民党军队的袭击。

20.旁作穆之:即旁作穆穆,意谓光明普照而美好。语出《大戴礼记·公冠篇·迎日辞》:“光明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这里比喻新中国成立后,唐院进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期。

21.新中国成立后,南迁的师生陆续北返,相聚唐山风雨后。

22.1949年,三校(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1年元旦,时任校长茅以升应邀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新年团拜和宴会,他向毛主席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后,向主席提出了题字的请求。毛主席在百忙中抽空于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信笺上,挥笔写下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并在下行的右上角划了一个小圈,表示该行字毛主席认为写得较满意。今天,西南交通大学的题字中,其中“交通大学”四字仍是毛主席当年的字迹。

23.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师生三次入朝,在国内和朝鲜参与修建了五座军用机场,是全国高校唯一组成工程队、修建飞机场为抗美援朝作出贡献的高校。

24.黉序:指学校 。诵弦:指礼乐教化。1964年,学校奉命迁址峨眉,开始新一轮的创业。期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在逆境中求生存。1972,校名易为“西南交通大学”,这是学校第19次更名。

25.1976年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西南交大当时虽然总体已迁峨眉,但由于在唐山建校有半个多世纪,与唐山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震发生时,在唐山还有443户人家,1700多名家属。这对已经受到“文革”严重摧残的西南交大,无疑是雪上加霜的重创。7月28日,成为镌刻在西南交大心灵碑石上永恒的悲痛记忆。

26.屯蒙:《易》中屯卦与蒙卦的并称,指万物初生稚弱貌,亦表示艰难困苦的境地。蹈厉: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目耕:用眼睛来耕田,喻读书。邻光:匡衡凿邻人之壁,引其灯光读书。比喻家贫苦读。“文化大革命”中,西南交大师生在困境中仍坚持科研。1978年学校在全国、铁道部、四川省科学大会上受到表彰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的。

27.鱣堂:指讲堂、学校。锦官:指成都。学校解决校址问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及支持下,最终圆满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央批准总校迁往成都,这是建校以来第一次进入省城,被誉为“一座飞来的大学城”。

28.陶甄:比喻造句人才。语出《文选·张华》:“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巨拇:大拇指,比喻一流。杏坛:指学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为交大改革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全国青少年题词,希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培养“四有”人才成为20世纪80年代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1983年,他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式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四有”和“三个面向”构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1986年,铁道部正式批准了学校制订的“七五”(1986—1990)规划,使西南交大向多科性万人重点大学迈出了一步。

29.鹃城:郫县别名。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由于“杜宇化鹃”传说, 郫县又名“鹃城”。2002年,学校在成都市郫县启动犀浦校区建设。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投入使用,“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30.镂肝鉥肾:比喻苦心钻研。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在第八次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复兴交大,科技先行。科技创新是未来高铁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实现高铁未来“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人文”的现实依据,更是实现未来高铁技术突破和技术跨越的根本支撑。作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交通运输学科位列第一的高等学府,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史上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第九届世界高铁大会”上指出,教育国际化战略是西南交通大学确定的三大战略之一。在高铁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必要,通过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内的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可以更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更短的周期,获得高铁更卓越的品质。

31.轩翥:飞举。语出《楚辞·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鸞鸟轩翥而翔飞。”德音:好的声望。此二句形容学校声誉日隆。

32.克:能够;绍:继承;箕:扬米去糠的竹器;裘: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比喻能继承前辈的事业。康奈东方:指西南交通大学有“东方康奈尔”之称。茅以升留学美国前,曾被怀疑学业水平,外国教授表示他必须经过注册考试方能决定是否录取。而茅以升在考核中的成绩均为“特优”,且仅用一年时间便获硕士学位。毕业典礼上,康奈尔大学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来的研究生,一律免试入学。交大也因此赢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称。

33.“自强不息”是学校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办学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语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916年,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学校由于名列榜首,按教育部的规定,除由教育部发给奖状外,还由教育总长范源濂颁奖匾额一方,上写4个金色大字:竢实扬华。“竢”即等待、期待;“实”即成才,“扬华”即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竢实扬华”即育人兴国,成才报国。其中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为振兴中华而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育人,为振兴中华而成才。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今天已成为西南交大的校魂。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