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首席专家赵振铎:与中国语言学交织的一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0-09

10月6日,来自全国的五十多位学者济济一堂,在四川大学红瓦宾馆庆祝语言学领域的泰斗、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首席专家赵振铎八十八岁华诞。赵振铎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教授,刚刚过完88岁生日从教已经65年。

“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会上,面对新旧两版词目增删标准不一、编委意见也不尽相同的情况时,“我辈数人定则定矣。”一个声音掷地有声给出了回答,全场掌声不落,这个人就是四川大学语言学专家赵振铎。

在这之前,赵振铎也曾担任过《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副主任,八卷《汉语大字典》面世后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赵振铎也因此获得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同时作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两部巨著的副主编,全国仅赵振铎一人。

赵先生对语言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2013年10月,赵振铎获得了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两年举办一届的王力语言学奖是全国语言学界的最高奖项,一等奖的评选更是宁缺毋滥,在赵振铎获奖之前,一等奖已经空缺了18年。赵先生淡淡地评价到,“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我只是中华儿女芸芸众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他依旧坚持每天工作,为了方便工作还学会了操作电脑。“我没有不务正业,所有的教学科研都是围绕语言文字学展开的”退休后的赵振铎开始了对《集韵》的研究,“目前我手上还有一《集韵疏正》的文稿,手稿已经全部完成,输入有一半了,我只希望能够把这本书完成,不要让它为一堆废纸。”

学号370001  他从小就立志考川大当老师

赵振铎生于1928年,在祖父赵少咸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对国文,尤其是《诗经》倒背如流。年少时的赵振铎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从小就把教师奉为心中最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就是最大的梦想。1945年进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学(后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后,就一直把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刻关注川大中文系的招生考题,直到现在说起当时的考试题目来也滔滔不绝。

“川大中文系并不好考,考题非常难,国文经常出现有人连题目都读不通的情况。”赵先生回忆,当时的国文考试出现过一道题32个字还没有点符号,通常还夹杂着通假字,难度系数较高,“川大中文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国文成绩没有80分,79分就是最高分,如果你都考了80分还上什么中文系呢?”彼时的少年赵振铎以国文成绩79分的高分考入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圆了自己儿时的梦。

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赵先生脸上有些许自豪的神情,“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学号370001,民国37年,我是川大中文系第一个被录取的学生。”

传道授业  他八十八高龄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 

讲授课业的赵先生是出了名的敬业。据学生回忆,赵先生批改学生作业会先使用红色、绿色、蓝色笔各批改一次,最后再用黑色定稿,朱墨斑斓,用心程度也可见一斑。


 

赵振铎先生曾于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讲学,在奔赴苏联之前,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他特意去学习了俄语,直到现在“德拉斯”、“涅特”等俄语依然信手拈来。

虽然因为讲学的原因在苏联待过两年,但期间赵振铎唯一去过的地方只有列宁图书馆。“一下课我就去列宁图书馆看书,在那里看了很多书。”

 

赵振铎弟子手写对联赠予先生

刘桥是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字学专业的2014级博士生,在赵振铎先生86岁那年成为了赵先生门下弟子。望江楼外,锦江河畔,农林村赵振铎先生的家就是刘桥的课堂,每逢周三,赵先生就会提前沏好茶等待学生的带来。授课期间若有电话来访,赵先生总会婉拒,“对不起老兄,我在上课!”

在刘桥眼里,赵振铎先生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恩师,更是关怀备至的长辈,就连自己短时间内的体重变化都能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控制体重小有成效的刘桥登门拜访时,赵先生关切地问到,“你怎么瘦了?”刘桥答复当时自己在减肥时,赵先生又连连追问,为什么要减肥?为了谁在减肥?

作为先生学生代表的刘桥在庆祝活动上讲起这段故事时,旁人忍俊不禁,大概赵门弟子都曾或多或少感受过先生的这种关怀,此刻才能如此心照不宣吧。

 

封面新闻:秦怡

原文链接:http://www.thecover.cn/news/115839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