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忆中不断翻拣,终于,某一天清晨灵感突至。一个名字出现了——磨西。最初,伴随这个名字出现的,只是大段空白的记忆。渐渐的,高原小镇所特有的蓝色天空出现了。蓝天浮在屋顶上、远处的山上。我想说,磨西的那片天空,就像无数人所说过的,仿佛伸手就可以触碰到。脚下踩的地面慢慢坚实,是石板路。我已无法准确描述它的情状,只是记得石板有些旧,有些坑坑洼洼的,有些车轮碾过的痕迹,。可能下过雨,路上有些小水洼,在阳光下发着光。午后的磨西光照很强烈,却不很热。空气中充满阳光的味道,里面有木头的清香、花朵的芳香以及人家午饭的香味,夹杂着些下水道的臭味,这样的气味说不上好闻,但也不令人讨厌。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住时所闻到的村庄的味道。跟随着这些气味在回忆里看着,街道两旁的房屋从迷雾中挣脱出,从我身旁不断延伸。较之地上的石板路,房屋显得很新,大约是翻修过的。建造房屋的材料多是石头和木头。用手触摸这些房屋,石头上积攒了一天的阳光会传到手上,木头还是冰凉的。主街道上的房屋是明清样式,汉族建筑的元素比较多。各家商店的招牌不是城市中常见的塑料招牌,有些悬挂了匾额,有些则是一片随风招摇的布帛制成的店招。主街道之外的房屋则是典型的藏族风格。房屋整体颜色为黑色,上面绘有绿色和金色的图案。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查阅了一些磨西古镇的资料。资料表明这里有一座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回忆中完全没有这座教堂的影子。翻了在那里拍摄的照片,才看到一处上耸立着的十字架。十字架下方的建筑与欧洲传统的教堂不大相同,哥特式风格结合中国古典建筑房屋四角翘起的特点。整体为灰黑色,墙壁上绘制着白色的花。看起来是西方与东方建筑风格相融合的成果。
磨西古镇规模比较小,主街道几分钟就走到头了。逢古镇必有酒吧,磨西也不例外。主街道两侧的房屋多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酒吧,与别处古镇的酒吧风格相近,没什么特别。门口挂着酒瓶、风铃,从门口望进去,都是一样的晦暗不明。傍晚时分,耳边听着风的声音漫步在这里,大约是很惬意的。除酒吧之外,还有一些手工艺品店、杂货店、特产店。手工艺品店细细去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但大体上与别处古镇的差别不大。这里还不算高度商业化的古镇,走过街道,还会有好奇的当地人盯着你看。商业化严重的古镇里,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了。但这里确实已经是古镇商业化上的一环。这里与我逛过的古镇,建筑风格略有所区别,景致有较大差别,别的方面就十分相似了。我喜欢看明信片,明信片总是能够准确反映各地真正的特色。可惜没有机会去看看这里的。(文/车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