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晌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纪昀本是博学达文之人,本人也说过:“余年近七十,一生鹿鹿典籍间,而徒以杂博窃名誉,曾未能覃研经训,勒一编以传于世,其愧 园父子何如耶!”他希望进行学术研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但为什么又转身向小说创造?这其实与他的晚年生存境遇和心境密切相关。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晚年乾隆帝刚愎自用,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居功自傲。听信小人之言,却对指出时弊之言大为反感。身居高位的纪昀一直处在权力漩涡的中心,使他不得不谨小慎微,自守设防。加之身边亲人和朋友相继离去。因此,孤独,伤感等各种情绪郁结在心,纪昀不得不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来倾吐和排解心中的烦闷和心结。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更为我们描绘了他所看见的世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人物主要是当时的读书人,学究,道学家,以及狐鬼神怪。纪昀在书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倾向,抒发个人憎恶或是喜爱。例如,《滦阳消夏录》中记述某鬼称读书人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珠光: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如一灯;而那些醉心于各种讲章,墨卷,经文,策略等各种之人胸中则是浓浓黑烟,纪晓岚借鬼怪之口讽刺当时读书人,读后令人深思不已。儒家倡导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士子读书则是为了致知修身的,为了使士子有能力治国平天下的,然而,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当时的读书人都潜心研究八股文,而读书的目的由原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了各位读书人沽名钓誉,赚取功名的工具,本应华光熠熠却是黑烟浓浓。这其中对当时的读书人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些篇章也揭露当时官场的虚伪与黑暗腐朽,他曾在书中直言不讳的说道:“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重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因为纪晓岚同样是朝廷中人,同样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对于朝廷官员的各种做派和行为都是十分清楚,因此他才特别痛恨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官员。在纪晓岚看来,好官应该是有所作为或是为民请命的,他认为“无功即是有罪”,即便有些愿意为民请民的官员也都是抱有一定目的的,纪晓岚对这种人也是给予批评和讽刺的。例如:某位官员自认为自己身正不怕鬼神狐怪,因此自愿前往那狐怪藏身之地,愿为他人驱之,然而那狐并不怕他,并告诉他因为他爱民且不取钱,所以不攻击他,只是他爱民是因为好名,不取钱是因为他畏后患,所以不怕他也不避开他。然而那狐却要避开一个仆妇仆妇粗蠢,但因是真孝妇,鬼神也怕她,因此避之。一番对比之中,我们可以知晓纪晓岚崇真恶虚之意。虽然仆妇绝假纯真,官员好名。但我对于纪晓岚的观点却不敢苟同,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官员虽为名,但却爱民,为民请命,不剥削百姓,是个好官,理应受到称赞和爱戴。重要的是目标还是结果?官员不怎么高尚的目标却促使他达成了好的结果!
纪晓岚也在书中描绘了中下层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揭示下层的生活状况以及悲惨命运,关注他们的苦难,给予同情。尤其是对妇女命运的关注,程朱理学束缚下的妇女缺乏起码的人生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纪晓岚对于她们同样的关注和同情也描绘许多坚强,敢于抗争的女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甚至是《子不语》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笔下的鬼神狐怪大都善良且有情有义,借此来批评和讽刺世人,达到劝善惩恶,揭露时弊的作用。因此虽为鬼神小说,却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难怪鲁迅也曾评价:“维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有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文\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