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报任安书》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3

    《报任安书》是在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后所写,当时其友人任安已被判死刑。在本篇中,作者抒发了他内心郁积已久的愤懑与痛苦,也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苦衷,表明他写作的愿望和动力。“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超前的生死观,也是支撑他的精神养料。班固在《汉书》中评价这封信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文章中一系列感情冲突贯穿全文,文字时而愤慨,时而凄哀,时而激昂,跌宕起伏,令人读之回肠荡气,悲不能已。司马迁并非对宫刑可以置之不理,他士大夫的骄傲被折损,他是伟大的,也是痛苦的。文人个人的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最无可奈何的事实。

一、司马迁内心的幽愤与自嘲

    当时司马迁任中书令(其职务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是在汉武帝时期这是一个由“刑馀之人”的阉官担任的职务,故即使在世人眼中他“尊宠任职”,司马迁内心也是感觉极为屈辱的。文章开头便是“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忧郁而无谁语。”便道出自己处境艰难,抱负难以施展,更不用说去“推贤进士”。而后面说道:“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中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隽哉!”回答了任安自己之所以没有推举贤能,引荐人才的原因,里面饱含着司马迁的无奈与悲愤。而文中“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朝廷黑暗的抨击,一心效忠皇帝却反遭横祸强烈的愤慨之情。作者心怀大志,却遭宫刑,满腔热血化为虚有。而世人的讥笑,乡邻的诽谤议论,精神上的打击,都使作者夜不能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正是作者内心痛苦幽愤的写照,“闺阁之臣”是司马迁一生无法忘却的耻辱。                                        

二、司马迁内心的坚毅与执念

    司马迁是个内心骄傲的士子,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所谓“世典周史”,矢志继承他父亲的遗愿。在被处以宫刑后,司马迁也想到过自绝以保气节,但想到《史记》的“草创未就”,便“就极刑而无愠色”。“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就是司马迁忍辱苟活的原因。司马迁内心有着他的坚持,那就是《史记》,这是他的梦,也是他父亲的梦。写《史记》的目的在此文中写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融入血肉中的执念,为了它,司马迁可以忍受世人的讥笑,可以隐藏内心的不甘。他的愤懑和不平,他的爱与憎,他的思想,他的学说,他的操守,都集中体现于他的毕生心血《史记》中,可以说《史记》是司马迁整个精神世界的再现,它是司马迁的精神支柱,从对司马迁的意义而言,《史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若无《史记》,何有司马迁;若无司马迁,何来《史记》!

三、司马迁内心的生死观与成败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表明在司马迁的心中,死亡的意义是有差别的,而后司马迁列举了受辱的不同层次,表明自己受到的是极辱。然而他并没有选择传统士大夫的“死节”之路,而是用将个人价值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超前眼光,摒弃了庸常的“死节”观念,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荆棘的未知之路。“且勇士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死亡只能让过去成为永恒,而咬着牙继续往前走才有可能让过去成为未来的映衬,正如史公!而“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表现的正是司马迁的成败观,成败由后人评说,历史记住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他列举了古时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在受辱后未自绝沉沦反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表明死亡不是受辱之人唯一的选择。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希望用此“偿前辱之责”,表明司马迁内心并非没有屈辱感,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将之置于内心最深处,无人可诉,只能化悲愤为动力。

    司马迁的一生是个悲剧,他忠于君王却被君王猜忌,希望匡扶朝廷却被朝廷残害。狱中的四年,让他对吏治、君王、朝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种认识过程是被迫的,是无奈的,是司马迁一生的隐痛。“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让这种隐痛在他的心中越扎越深,他伟大而痛苦。而“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就是他的信念,他希望有人能看见他苟安后的隐忍和坚持。曹雪芹借《红楼梦》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诉说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理解的的心理。而《史记》背后何尝不是司马迁的坚守和等待!《报任安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更为鲜活的史公形象,他会愤怒,他会埋怨,他会沮丧,他会向不公的命运呐喊!(文\陈诗漫)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