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种树郭橐驼传》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题解: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掺有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要“顺应民心”。在选材上特别新颖,当时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的革新运动,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现象让柳宗元深恶痛绝,所以这篇文章反映了柳宗元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以小见大,以小事来论述自己对当时吏治的看法的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时吏治的特点——表面光鲜,实际黑暗。本篇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然后以管理树生长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推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郭橐驼的物形人象特点;全文以记言为主,通过对郭橐驼种树心得的寥寥数笔,来引发人们心中感想,产生共鸣。

句析: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他是个驼背,但是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让他感觉到自卑,当村民叫他“橐驼”时,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欣然接受,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自更名为郭“橐驼”,由此看出郭橐驼的心态祥和,为后文描写他独特的种树之道埋下伏笔。

2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简单的四字“莫能如也”,衬托出了郭橐驼的种树技艺之高超,他人在暗地里效仿他,也没人能赶得上他。衬托出了他独特的种树之道。

 3、“……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1)顺木天性则能使其本欲舒,故曰不压制天性,种植它的时候像自己的孩子那般爱护他,栽成之后就离开它不要在管了,使其天性自由得到保全,本性也能够得到发展,这是果树长得好的根本。

    (2)反观他人,种树时让树根缩成一团而且根部都换了新土,培土栽种时用力不当。种成之后,又是抓树皮,又是经常松土,使其根基不稳,美其名曰是爱护它,实则是害它,抑制了它的生长,背离了它的本性。

感悟:

    本文作者写于参加革新运动时候,中唐时期,吏治腐败藩镇割据现象盛行,人们生活困苦。一件种树小事由此引发当时对时局的评判,提倡要“顺应本性,顺应民心”。虽然当时的官员讲究所谓的“亲农”,时常督促老百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秋收,什么时候该煮茧抽丝,纺线织布,但是官场手段的实施并不能够使百姓生活安逸,因为这只能让百姓顾不上吃饭,如此何来“亲民”之说,繁重的赋税和不当的吏治手段只会让他们感觉到精神与体力的压力。众所周知,民为国之根本,一味的压迫他们以获得赋税,带来的只有民心散乱,国基不稳,即使有再多的赋税又有什么用,买不了民心,更买不了江山。   

    “顺应民心”以让百姓生活富足,正所谓不害其长,不抑其实,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国之根本稳固,国家也就不用繁重的赋税来充盈国库,老百姓手里有钱,社会祥和太平,即是民之所向,民之富足,国之太平,如此,国家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此一来那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柳宗元不是庸碌之辈,他高才博学,满腹经纶,痛感贞元弊政为害之烈,急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此文表现出了他内心对于吏治的独特看法。

当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顺应民心”,古人思想也可延续到今日,国家顺应民心发展,改革注意民心所向,关心百姓生活,经济发展讲究可持续,这些都是“顺应民心”的方法。古人智慧不可限量,连纵古今,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国家领导究竟怎样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要细细考究,考究什么才是真正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文\姜偲偲)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