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释秘演诗集序》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题解:

    欧阳修一生为别人写过不少序,这些序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比如这篇。本文是作者为好友秘演和尚写的诗集所写的序言。“释”即和尚“因佛教的教主为释迦牟尼,故南北朝后的和尚多在法名前冠以‘释’”。作者在本文中叙述了秘演盛时的往事,并悲叹其衰老,从而表达了强烈的同情之心。此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之心。

句析:

1、“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这句话讲的是当时百姓休养生息已经四十年,因而一些志向雄伟的杰出人才无法发挥他们的才能,往往隐居不出,这是作者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推断出会有不少人才埋没民间,这是典型的伏笔,巧妙地为石曼卿的出现起了铺垫作用。2、“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作者在结交石曼卿之后,意犹未尽,还想再访求“天下奇士”这又为下文秘演的出现安排了伏笔。

感悟:

    《释秘演诗集序》行文直起直落而又富于变化, 如文中讲“山林屠贩”,“伏而不出”, 实际上暗伏着秘演、曼卿这二位隐士。由求“智谋雄伟非常之士”不得, 引出曼卿, 再由作者跟随曼卿交游, 引出秘演,句句含有伏笔, 真是无一赘字。又如二段有曼卿“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之伏笔, 三段便用“曼卿隐于酒”,“极饮大醉”回应,文中写曼卿、秘演二人由盛而衰的过程,令人沉痛, 哀惋, 然而篇末却写秘演犹存壮志要游山水以寄托情怀, 将读者的思路引向对秘演最后归宿的揣测、遐想之中, 可谓意境深远。全篇语言平谈, 感情深沉而又富于变化。如写石、秘二人盛时的纵酒狂饮, 语言明白、流畅, 而写他们衰败时, 语气则舒缓、沉郁, 无限凄厉哀惋。明人茅坤称此序“多慷慨呜咽之音, 命意最旷而逸”, 实在是很恰当的。

    所说本文有政治因素,但我关注的是他们的老友之情,让我想到了《赤壁赋》中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还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管仲鲍子之情,奈何高山流水,古有佳人相伴,美不甚哉!虽然看到了友人由盛到衰,心中不免充满凄婉之情,但是,高山流水,有酒有友,一切苦难都会烟消云散。时值格局不济,隐居的士子们,并不是真的愿意与“山林屠贩”为伍,只是他们的才学得不到世人的赏识,以避世来做消极的反抗,但是他们一旦有机会就会重新出山,实现他们的雄心与抱负。

    不济之时,有友人相伴或挂念,实足美好,作者在《归田录》中曾有记载:“石曼卿磊落奇才, 知名当世, 气貌雄伟,饮酒过人。”并说他常同人“对饮终日, 不交一言……非常人之量。”以如此笔墨写友人,当属奇佳。作者同曼卿交游,一方面是仰慕他的才华和为人,同时也是为了借机寻访“天下奇士”。这一段里,没有出现秘演的名字。但是秘演的影子,已经在字里行间隐隐可见。从那些“伏而不出”的“智谋雄伟非常之士”中,那些“老死而世莫见者”的“山林屠贩”中,都可以看到秘演的存在。而从放浪形骸的石曼卿的身上,更可以看到释秘演的身影,此为佳友。(文\姜偲偲)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