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其二)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生着一双动人的剪水秋瞳。姿态妩媚地娇声浅笑,一副美丽的身躯里也有一副善良的心肠。美人擅长音律,不仅能识曲谱,还会弹奏古琴。 凄凄戚戚的弦音极尽微妙之道,琴弦撩拨间透露着芳香的清新气息。郑歌和楚风在她手下激荡,音调在宫音和商音之间变化。这绮丽美好的乐声,感染我的内心,打动我的双耳,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分离的孤鸟于夜晚时分宿在水中的小岛,伸长脖颈、张开翅膀,哀声鸣叫,呼唤着远处的伴侣。回头望着鸟儿恋恋不舍的模样,我不禁心中愁绪万分。昔日的美人啊!叫我如何能将你忘怀?如何去除忧愁?
这首诗,算得上是我最喜欢的曹丕的诗了。大概是因为一番少女的浪漫情怀,偏爱着它缠绵悱恻的情思。它没有多少凌云壮志,有的只是彼时曹丕心中的深情感伤,和此时我心中的浮想联翩。
一个怎样的美人,才能叫一代文豪天子曹丕这般恋恋不忘? 大概便是这“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吧!此句引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借以表达一见钟情的爱慕之情。一个美人应该是怎样的呢?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情趣。你会怎样描写你眼里心里的美人呢?“婉如清扬”四字用得极妙,《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寥寥几笔的勾勒,一个眼波盈盈的美人便跃然纸上。为什么要只写美人的眼睛呢?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整个灵魂究竟在哪一个特殊器官上显现为灵魂?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说:在眼睛上;因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有人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前后两首诗,因为这首诗上半部分描写美人,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描写离群的孤鸟。中间缺少过渡与联结,使得这首诗看似成了两首诗。但这种看法却是不可取的,虽然前后语义上并无直接联结,但如果这是两首诗,那么为什么要写美人呢?作者并未交代清楚诗歌的用意所在。而全诗的最后一句“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巧妙地将诗的前后部分流畅地连接起来了。读到这里,你才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望水中孤鸟,怀昔日美人啊!”这样的结尾,言简而意丰,使人读之,叹绝余韵悠长。
子桓的美人是谁呢?相传是曹丕挥师攻打东吴,途中偶遇一绝色佳人,无奈并未在伐吴中讨好,美人也只是匆匆过客。不禁心中失意伤怀,借诗歌一首聊表深情。但这仅仅是民间传说罢了,并无根据。我更是愿意相信,这是子桓给爱妻甄妃的一封绵绵情书。攻破邺城,18岁的曹丕进入了破败的袁府,对温婉美丽的甄氏一见钟情,甚至直接娶其为正妻,这是怎样的深情厚谊。或许,他们的结局并不是完美落幕,但至少有一个美丽无匹的开头,足以。闭上双眼,眼前仿佛浮现一幅这样的画面:营帐中,俊美非凡的年少世子,放下佩剑,执笔,行云流水间,一首满载思念的情诗染于纸上。远在千里之外的许县,甄氏正在后院中看着可爱的儿子嬉戏玩耍。
为何创作此诗?为谁创作此诗?远隔近两千年的时光,我不得子桓心事。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喜爱,难掩文风的绮丽清新。这样的一个美人,会在我得遐想中摇曳生姿,韶华永驻。(文\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