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长篇小说,清初张匀著,全书20回。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该故事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有较大影响。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其影响的深入。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本书成于明朝,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称“有法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中国小说史略》说“无撰人名氏”,北京图书馆所藏诸本,或署荻岸散人,或署荑荻散人编次。
本书初刻年代不详。北京图书馆原存清乾隆年间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四卷二十回,有图,系青云楼藏板,惜乎今已无存。点校以清聚盛堂本为底本,参校清聚锦堂本。
评论:
红颜一词,古已有之,除了指代酒后容颜,惯例是指女士;蓝颜一词,是今人的参照派生,一般是说男子。蓝颜的从无到有,说明今人有一定的崇古意识,于古人的约定俗成不乏尊重。那么,“红颜蓝颜”的组合用于出版主题,就有男女两性、古书今读的意思。言情武侠,是阅读内容的现代分类,但是饮食男女,言情是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同样有言情小说,它在文学史上的特称,是才子佳人小说。古往今来,才子佳人小说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人人爱读,在于它的通人性、识大体,启发了我们对于一时一地所谓美与善的思考。
才子佳人小说,它有着欲说还休的名声。这类小说自成一派,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在文学史上,它往往与艳情小说、公案小说及世情小说等题材相提并论。艳情小说是指以写性爱为主的小说,众人熟知的(金瓶梅)是其中典型。出脱前者的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出自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这样定义:“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
小说以显扬女子才能为主题,对后期小说较有影响。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1821年(清道光年元年)这部小说就被译成了法文,紧接着又出现了英文和德文译本。德国大哲学家 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其影响的深入。
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女子冲破封建束缚,勇于追求爱情的勇气。文中虽写苏友白的婚姻纠葛,但其中处处折射出时代的气息。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诸如“夺门之变”这类重大政治事件斗争,却通过各种人物在求婚中的不同表现来衬映政治风云的变化,人情世态的炎凉,客观地显示了正邪,忠奸两派政治势力的动向,为我们提供了明代中叶剧烈动荡的蛛丝马迹,同时,还揭示了土地兼并,科举舞弊,劫财害命等等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书中,人物也个性鲜明。苏友白“美如冠玉,润比明珠。山川秀气直萃其躬,锦绣文心有如其面。宛如卫玠之清濯,俨潘安之妙丽。并无纨绔行藏,自是风流人物。”苏友白不爱富贵,只爱佳人。苏友白曾道:“这‘富贵’二字,兄到不消提起……兄不要把富贵看得重,佳人看轻了。古今凡搏金紫者,无不是富贵,而绝色佳人能有几个?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人生有五论,我不幸父母早亡,有无兄弟,五伦中先失了两伦。君臣朋友间遇合有时,若不娶一绝色佳人为妇,则是我苏友白为人在世一场,空读了许多诗书,就做一个才子也是枉然,叫我一腔情思向何处去发泄?便死也不甘心。”
白红玉(吴无娇)“这红玉生得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似秋波,更兼性情聪慧,到八九岁便学得女工针凿件件过人。不幸十一岁母亲吴氏先亡,就每日跟着白公子读书写字。果然是山川秀气所中,天地阴阳不爽,有百分聪明,到十四五时便知书能文,竟已成一个女学士。因白公寄情诗酒,日日吟诵,故红玉小姐与诗一道尤其所长。”白红玉富有主见,聪明果敢。红玉曾有一段心理独白可以见得其有主见加果敢“前日嫣素说得此生十分丑陋,我想他既有如此才华,纵使丑陋,必有一种清奇之处。今日嫣素幸不在面前,莫若私自去偷看此生端如何。如果非佳偶,率性绝了一个念头,省得只管牵肠挂肚。”
卢梦梨“生得唇红齿白,目秀眉清,就如娇女一般。”苏友白看见也称叹道:“天下如何有这等美貌少年!古称潘貌,想当如此。”卢梦梨是一个敢爱敢恨,努力争取的女子。
但是,小说竭力赞扬的一夫多妻制和纳妾制,所精心设置的夺妻共夫,众美事一的美满团圆结局,只能是落后,迂腐的封建制度的产物,是腐朽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的体现。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那样:“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则当时科举思想之牢笼,倘作者无不羁之才,故不能冲决而高翥矣。”(文\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