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评论:
南方有高大的树木,但在树下休息的人却很少。汉江有个游玩的女子,想要追求却只是徒劳。开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础,是文章的起兴句,表达作者可遇却不可求的哀思。汉江水既宽广又滔滔不绝,想要渡过却又不能过去,心里无限的惆怅。滚滚的汉江多么的漫长,想要摆渡却又不能心里多么的忧伤。这句话与上文的“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相呼应,重叠三唱,反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是文章的中心句。杂草丛生,用刀砍下荆条。姑娘要出嫁了,就赶快把那马儿喂饱。这句话是由上文的现实转到了幻想的境界,想象“游女”将要来嫁我,就快把马儿喂饱,作者在幻境中安抚自己,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接下来的一句话是重复“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复叠用这句话,越是重复越是强调,表达了作者可遇却不可求的哀伤。柴草丛生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表达作者想象的美好,姑娘就快要嫁给我了,是对自我的慰藉。最后一句话又是重复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汉广》具体写实,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如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在我读完这篇文章感受就是一位痴情的男子苦苦追求他心中的女神,却没有结果,他心中无限的哀伤都表现在这首诗中,虽然最后有无可奈何却还是存在着幻想,或许这就是现代人所不拥有的朦胧的爱恋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爱情似乎早已是奢侈品,这个分手了下一个接着就来了,如果自己得不到也不要别人得到,表白失败给对方泼汽油毁容和先奸后杀的案例数不胜数,与诗中的哀伤,无奈,痴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我读到这首诗感到亲切和欣慰,至少现在还能从古人的诗句中找到纯洁的爱情。(文\张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