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师说》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师说》以议论文的形式生动明了的表达出了作者韩愈的主旨,以其论辩的手法阐述了“师者”的含义及作用,突出了为师者的正确标准和重要意义,批判了社会之中不尊师重道的污秽之气,为世人的混沌而敲响了警钟。文章在开头第一段就借古讽今,托古言事,直接明了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之后通过正反两面进行了论证,并阐释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出了作者韩愈的从师观念。文章的第二段将“巫医乐师”与“士大夫之族”相比较,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注重出身、尊卑贵贱分明的、不重师道的不良风气。而在第三段中,作者韩愈以先贤孔子的从师原则为事例,更加明确的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观点。文章的最后,点明了韩愈作此文章的缘由,激励晚辈李蟠认真从师求学。但《师说》此文虽在最后说是为李氏子蟠而作,但实际上是韩愈想借此表达出对社会上那些出身高贵、不懂真正师道、不虚心求学、攀附权贵的人愤懑之情,以及渴望改良社会风气的愿望。除此之外,这也是全文的升华,承接上文,论证中心观点,总结了全文主旨,点明了主题。

    《师说》一文运用古今对比、正反对比、引用事例的手法,运用排比句、对偶句、顶针句等技巧,充分阐明了其观点,令人十分信服。韩愈身在庙堂之上,清晰透彻地看到了朝廷之上的种种黑暗,而在与自身美好的期盼的相比较之下,心中产生了颇多感慨。在当时,韩愈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正如《师说》中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师”一样,老师应当是能够为你解答疑惑、向你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人,而不是身居高位的为官者、掌权者,更不是只知书上死理的“人型字典”。韩愈推崇这样的为师者,期望能够改变社会中所存在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不良风气。现今,社会文明的发展已远超以前,可是看看当下,再来品味一番《师说》,感悟依然良多。

    现代文明在快速的发展,时代对我们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我们唯有奋力奔跑,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更甚至做时代的引领者。但是,放眼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街道上忙忙碌碌奔波的人们身上早已没有了虚心求教、认真从师的心思。他们大多生活在职场之上,生活在金钱名利之中。他们的求教,是向上级的“亲近”,这与“士大夫之族”又有何区别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挑选老师的目光不应只注重在那些官名、职称上,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每个人身上都各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虚心向身边每一位有可取之处的人学习,认真做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并且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情,现在我们常常在高喊、提倡着“活到老,学到老”,而真正能做到如此的又有几人呢?从网上搜索一下便可发现,我们中国老人考研考博的人数少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学习氛围是一个很虚妙的东西,可是它的强悍却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的学习更进一步。可是在中国绝大多数人中,自脚踏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将学习抛之在了身后。这样的我们真的就只能看着时代的队伍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想要改变这一切,我们就要贯彻“学无止境”的理念,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对于《师说》作者韩愈,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首先,我要为他的勇气点赞。在当时儒学没落、佛老思想流行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他敢于发出反对之音,提倡“古文运动”,维护先秦儒家思想,为儒学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敢于抗争,在面对朝堂之上士大夫之族们轻视师道的情况之下,他勇于斗争,写下《师说》一作,表达了自己虚心求师、不以地位选师、以能者为师的理念。而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自所说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就是最好的证明。抬眼看看这个满是机会与挑战的世界,我们所需要的不就是韩愈这种敢于挑战、敢于质疑、有自己主见的性格吗?曾经,韩愈可以拼尽自己的气力助儒学复兴,如今我们也一定能够让国家繁荣的!(文\袁文静)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