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徐霞客游记》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徐霞客游记》为一篇游记,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的记叙,而且这些记载让它在地理学层面上都拥有了巨大的成就:(1)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书中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作为一个主要记叙地理的著作,其实《徐霞客游记》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其中的《黄山游记》就是一片文笔斐然的佳作,原文(《登莲花峰》选段)如下:

    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幽然。别澄源,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既陟而磴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玻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徘徊欲开,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遂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开阔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从这段文章当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徐霞客如同一名普通的旅者,一边攀爬狭窄陡峭的山路,一边陶醉在山间所见所闻,直至峰顶之前处处景致幽深。一路坎坷只为登上莲花峰巅,又见山巅开阔、巨石耸立、风景宜人陶醉。一峰孤起,众峰环伺,就连那天都峰都好像向这座山臣服了。从登山人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山顶的景色奇丽,令读者都随之陶醉流连。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裁写成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心血的结晶,是一部对地理学的研究于发展极有价值的宝贵文献。通过阅读了解,徐霞客的整个写作过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学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于他十分重视实践,徐霞客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崇祯十三年(1640)游历了当时的14个省,在三十多年考察的旅途中经常风餐露宿,“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有时甚至冒生命危险,他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而论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的,而是通过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实际考察形成的宝贵结论,因此,要认识和把握某一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就只有亲身参加并深入对这一对象的实践,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文\雍鹏)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