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初刻拍案惊奇》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简介: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它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二拍”。本书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初刻拍案惊奇》本为私事卷四十篇,原本已失,今所见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版本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尚友堂刻本,全书存三十九卷(缺二十三卷),即实有小说39篇。

    《初刻拍案惊奇》的题材大多取于前人所著的书中,但书中又融入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自此,“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凌濛初在科场失意和冯梦龙编著三言的双重影响下选择了编著二拍以此来抒发科场失意的抑郁之情。但就二拍的内容而言,其思想要比冯梦龙所著的三言要落后保守许多。 

    《初刻拍案惊奇》一书包含的思想内容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 描写商人的思想行径和命运遭际。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一文中的主人公前半辈子无论做什么生意都是失败,逐渐的一无所有。在一次与友人出海的过程中巧遇一鼍龙壳而转运,自此便在海外置办了家业。全文内容曲折离奇,带有一丝神秘的色彩。同时对商业和商人的描写进一步反映出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作者对商人和商人的肯定。

    二、 描写婚恋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者表现出了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和婚姻观。如《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一文中,女主人公陆蕙娘具有“能从萍水 识檀郎”的慧眼,赞扬她“巧机反借机来用”的勇敢机智,肯定她逃脱拐子丈夫张溜儿纠缠与情投意合的情人私奔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酒下酒赵尼 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一文写巫娘子受骗失身后,贾秀才不但能理解她,还与她一起报仇,也体现了新的观念。《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写罗惜惜对 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写少女速歌失里与父母悔盟迫嫁行为的斗争。这些作品表现了倡真情、反礼教的思想,反映了市民的思想

    三、 露骨的色情描写。许多作品,如《西山观设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等都有猥亵描写。这类作品表现出市民的庸俗情趣。

    四、 浓厚的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参军冤报生前》、《酒谋财于郊肆恶,鬼对案杨 化借尸》、《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感神媒张德容遇虎,凑吉日裴越客乘龙》等充满了感神遇鬼,善恶报应等的描写。此外歪曲丑化农民起义的作 品,如《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等,暴露了凌氏政治立场的反动。可见《初刻拍案惊奇》在思想内容上消极方 面和糟粕比“三言”要多。

 

评论:

    古人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经历唐诗、宋词、元曲的中国文化社会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灿烂与辉煌。可是明代的民间却掀起了拟话本的浪潮,喻为短片白话小说集。继冯梦龙之后的凌濛初,使不逊色于“三言”的“二拍”应运而生。今日我就《初刻拍案惊奇》写下一些感想。 

    先来介绍下作者: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人,出生官宦人家,却在仕途作为不大,在抵抗李自成不利的情况下呕血而亡。他虽然在政治上反对农民起义,却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了以民为中心的思想。而在作品之中披露的不仅仅只是上流官宦的黑暗,也有民间的欺软怕硬,仗义疏财。

    就作品而言,据说《拍案惊奇》创作于1627年之间,当时作者恰好官场失意,同时有见识了社会的黑暗一面,不免心有所思,必有所指。他本人曾经在札记中写到,写这两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可以忍不住的拍案而起。不过对于一个多读了历史故事的人而言,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然而“二拍“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可以轻易的磨灭了。主要是有两个,特色之一是:追求新奇。由于”三言“几乎已经把宋元旧时题材都已经搜刮殆尽,所以对于凌濛初而言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自己创作,而且通过自身取材,强调的是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全书共计有四十多个大故事,然而每个大故事的开始都会有一个以诗为引的引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出真理。而且多数都是以作者自创的诗句开头,想想大费周章的过程,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也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文学功底。追求新奇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体现在书中较为集中的揭露了僧尼道德丑行的故事,这除了和作者意在抨击封建禁欲主义的创作意图有关之外,还有和作者追求新奇的创作题材不无关系。因为一般人德七情六欲 并不是什么新闻,而僧尼则是禁欲的代表人物。反应的却是只要是人都有欲望,而且可能会害人害己。本书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取材大多数来自与民间,这和三言有着鲜明对比。大家都应该还记得《窦娥冤》吧,就是冯梦龙根据案件改编而成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的节选。就如作者自己说的一句话:当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用起居,其为谪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这就是高明的小说家从日常的杀人复仇中演绎出千百个令人感同身受的传奇故事。 

    作品本身如此丰富,又有教育意义,本来作为百年之后的看客,不该有过多的评价和言辞,然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也就自己的小小心得发表下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 

    首先我认为作品本身虽然富有创意和创新,但是有时候却过分的夸张其词,让人分不清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就比如“乌将军一饭必愁酬 陈大郞三人重会”讲的就是一个好于结交江湖朋友义士的生意人陈大郎,再一次偶然的机会既然能遇到了一方饿强盗头目,自号乌将军,可是大郎并不知情,却对他心生畏惧且又像义士,于是乎请他吃了一顿饭。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的他居然一直没有生孩子,终于一次妻子去海外求观音的时候失踪了。大郎多方查访居然无果,在一次偶然出海时候也被这一伙强盗擒获了,终于可算是夫妻团聚。这还多亏了乌将军仗义。可是作者却没有考虑过,这乌将军本身就是为了抢人妻子为妻,何为仗义,只是一次偶然的巧合是故人。再说人心本是肉长的,再坏的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不是吗?以此为例虽为佳话,却不免不能自圆其说。又比如写到“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这似乎却有很多的不欠当之处,就比如说唐明皇好道吧,可是其中最为厉害的道人张果却是千年的白蝙蝠,而且可以瞬间决定了人的生死,那么这是仙或者还是妖呢?此番费解。再说武惠妃,既然是皇帝的妃子,如何敢和皇帝较劲呢,既然皇帝信道,何必自讨没趣,要斗法。更何况结果是道家大胜禅宗,这未免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以佛教为尊的思想。且说唐明皇好道吧,也不至于因此丢了国家社稷吧,虽然说小说不可全信,不可当真,但是至少不要太过于不真实。这样的话不是会误导很多人么? 

    再者我认为作品在很多故事上多有重复的地方:就比如提及最多的僧尼吧,只要是一出现僧尼,给人的印象就是必会被淫欲所倡导的。在开始的时候“酒下酒赵尼温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讲的就是尼姑巍峨更多的香火钱,帮着一个想要偷欢的人算计了贾秀才的老婆,幸亏他们夫妻机智才会巧妙的报了这个大仇。可是尼姑却因此丧命,于是乎从这里开始,只要是出现尼姑的,基本都是贪恋情欲,最后落得个不得好死不是吗?所以这会给读者到了一定的人物出现,就可以大概的猜测下面的情节,对于小说来说,强调情节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似乎有所违背。还有就是神灵暗示的一回事,几乎大多数的篇幅在开始的时候就会给人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将会按着上天安排的既定轨道前进。无论是善恶因果,或者说是千里姻缘。多有些起死回生,千里复仇的例子。 

    最后我认为文章中等级观念似乎过于偏重,虽然作作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为了批判封建主义,可是毕竟作者本身也是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所以对于这样的批评,我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见解,也许未来的一天,如果有未来的话。我们的后代也会拿起我们曾经的文章的批评道:这是什么水平、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们无法质疑我们的祖先。 

总的来说,既然这本书作为中国的经典书目留存至今就必有他的可取之处,只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细心体会。(文\徐艾伶)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