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温氏母训》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中国作为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一向重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从现代中国社会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从中秋的互赠月饼到春节的串门走亲,从重大场合的纪念品到日常生活的土特产,中国社会就仿佛是一张织满缕缕人情的关系大网。但是,这里所说的“人情网”并不是贬义的,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它更是每个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书籍,《温氏母训》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温氏母训》由明末贤才温璜编订,但其真实作者是温璜的母亲陆氏。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致儿子终生践行着母亲说教的为人处事之准则,并编辑整理成书,供子孙后世瞻仰。此书包括祖业的守成、家道的维系、女德的训言、子女的教育、施贫活族等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有,但也因此就有了繁杂无章之感。若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文章的主干,那便是人情世故!

    众所周知,“祖宗”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堪比神仙在封建社会里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温氏母训》在一开篇就指出了对与祖宗关系的看法“祭祀绝,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引自《温氏母训》),又说这“名曰‘独夫’,天人不佑”(引自《温氏母训》)。在温母看来,对待与祖宗的关系应谨慎、恭敬,对祖宗的祭祀是必要的,否则,将失去各方保佑,并被叫以“独夫”的名号。这种对信仰的打击和对人格的鄙视,对中国古代的那些视名节为一切的仁人志士来说,这无疑是个不小的威胁,然而这些所谓的威胁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后人与祖宗的关系牢固话。温母希望这层关系可以为后人带来起祖先的庇佑与家族的繁荣。

    除了对与祖宗关系的重视,其次便是对与亲戚关系的重视。中国社会中“血浓于水”的说法由来已久,而温母显然也深受其影响。她将亲戚的往来与对祖宗的祭祀同语,足见这层关系的重要。温母还提出“凡无子而富者,断宜依向嫡侄为是”(引自《温氏母训》),即认为如果自己无子却又拥有一定资产,那么自然还是应依靠嫡亲侄子来过活。这种观点在当今这个亲情冷淡的时代来说是不可行的,但它同时也是可贵的。她还提出“但愿亲戚人人丰足,我只贫自守”(引自《温氏母训》)以及“凡亲友急难,切不可闭门坐观。”(引自《温氏母训》)。这些质朴的话不仅是温母重情义的表现,更铸就了日后一个重情的温璜。

    再说说与朋友的关系。从“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周旋亲友”(引自《温氏母训》)中不难看出,朋友在温母的心中可与亲戚相比。这也与古人心中的“忠义”相符,但温母不只停留在了表面,她在此基础上又多了一番见解。“如遇刚鲠人,须耐他戾气;遇骏逸之人,须耐他罔气;遇朴厚之人,须耐他滞气;遇傜达之人,须耐他浮气。”(引自《温氏母训》)都说朋友间应该没有秘密,但在温母看来,适当的隐瞒也是必要的,这也是一种包容。管仲和鲍叔不就是如此吗?管仲能耐住鲍叔的贪心,并真正发现他的闪光点,以致管仲最后发出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这一事例同时也是“汝与朋友相与,只取其长,勿计其短”(引自《温氏母训》)所说的道理。

    说完祖宗、亲戚、朋友,当然少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与朋友之间不计较小利小财,那父与子之间的琐事却出乎意料的麻烦。温母认为“家庭礼数,贵简而安,不欲繁而勉”(引自《温氏母训》)。一个家庭的组成是“免费的”,但它的继续需要经营。女皇武则天为篡取皇位而不惜逼死自己的儿子李弘,无价的血肉之情竟在区区皇权面前不堪一击!再看太平公主受到的无尽宠爱,让人不禁反思对于亲情的真正认识。温母就是一个聪明的先行者。她将自己对“齐家”的认识与感悟教给了儿子,致使当城池大破之际,温璜的妻子与女儿能毫不犹豫地与他共赴黄泉!

    温母的训言概括了社会间的种种关系,可谓是无所不有,而且又可贵的抒发了自己深有感悟的见解,说到这,就不能不谈谈《温氏母训》中对于“妇女”社会关系的看法了。“妇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向来没有什么自由,在温母看来亦是如此。“妇人勿说汉话”(引自《温氏母训》)便是温母的看法,以及“凡寡妇,虽亲子侄兄弟,只在公堂议事,不得孤召密嘱。寡居有婢仆者,夜作明灯往来”(引自《温氏母训》)都表现了温母对此的态度。温母认为妇女就应该相夫教子、持家劳作,而不应像男人一样在外广泛交游,联社集会,妇女的社会人情网就应是封闭的、空白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十分合理的,是一种遵守妇道、坚守贞节的体现,但在今时今日看来,却是极其愚昧、封建的。明清两代,理学教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妇女的极度压迫。如果说强迫妇女裹小脚是残忍的,那也只是身体上的残害,但用所谓的“妇道”、“贞节”在精神上压迫女性才是对女性真正的迫害!虽然温母有着封建时代无法避免的落后思想,但仔细想想,她其实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突破。温母不赞成妇女接触社会人士,但却称赞陶侃的母亲湛氏对外来朋友的热情招待;温母认为妇女应不僭越自己的地位而说“汉语”,但她自己却用渊博的“汉语”来教导子女……这都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那就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与女权的逐渐觉醒。当然,这也就是妇女社会人情网的解冻与开放!

    正是因为温母教予的一条条人际线,温璜才编织出了一张受用一生的关系网,让他能够在先祖、亲人、朋友、家人间穿行自如,才能成就他的高官厚禄、儿女情长与同道之友。这短短的四千余字,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与教导,也是一位封建女性对社会世故的独到见解。曹植曾用“婉若游龙”(引自 曹植《洛神赋》)来形容娇媚舞女,在我看来《温氏母训》带来的思想震撼未尝不可用“惊若翩鸿”(引自 曹植《洛神赋》)来称赞!(文\于涵)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