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道德经》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4

    在读《道德经》之前,就已经听过似乎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看过之后深觉这是一本有大智慧的书,其中太多内容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它的作者是老子,真名李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而这部著作也被后世追捧。全书大概五千余字,所以又被称为《五千言》,虽然篇幅不算长,但是在我眼里可谓字字珠玑,深意无穷。

    首先,我想先从文学角度赏评这本书。作品的很多内容都非常押韵。例如“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文章具有明显的音韵美,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文本中还大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最为明显的是比喻,例如“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治国如烹小鲜”老子把浅显的身边事物用于说明他深层次的哲学思想,使得他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使其阐述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除此之外,《道德经》当中还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以及排比句子,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都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像诗歌一样的优美,有了一定的文学性,而不是只局限于枯燥乏味的哲学理论,道理说教。

    说完了文学形式,然后我就该重点谈谈《道德经》的内容,通读其五千余字阐释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解释“道”这个概念,对于治理国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个人为人处世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还掺杂这一些哲学思想,也就是说,虽然它是作为哲学著作而为人知晓,但是在我看来,哲学并不是该书的主要内容。

    书的一开篇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把“道”讲得非常抽象,按原文来说就应该是不可说的,说不清的。第四章又说“渊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予,象帝之先”老子把“道”解释为万物的起源,先于世界存在。其实,如此解释,“道”在我的心里,仍然还是抽象的。第二十五章当中则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概至此,我姑且把“道”理解为自然运行的一种规律,一种自然力量。万物都顺应自然规律而产生,又同时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运行,这也是符合老子所说的“唯道是从”的说法的。所以,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应该是一种较为具体的理解。

    老子对于君主如何统治,治理国家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第三章当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同时,十九章当中“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显得荒谬,不任用贤人,不提供功名利禄,甚至杜绝智慧,杜绝仁慈。但这并不是要人们变得不道德,而是希望国家的人民能保持一种,自然地状态,君主不去刻意治理,人民不去刻意追求道德完善。在老子看来,最好的治理,就是人民都感觉不到君主的存在,在今天,如果国家过分的制定规章制度,对人民约束至极,使人民人人自危,那绝不能成为好的治理。最好的道德,就是顺应自然,不以德为德刻意追求。在今天,多少人做善事只为炒作,想要得到名誉,为此甚至不择手段,那么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刻意追求道德反而导致不道德。反而,用无为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使人民在自然的状态下休养生息,人民可以归于淳朴,回归善良本心。

    老子对于个人的品行修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他反复在告诫我们,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追求声色刺激,一定要坚守自然的本心。同时他又告诉我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以德报怨,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事要踏实,不能贪多,不带有过多的功利心去做事,凡事从小事起这样也就不会有难事了。现今社会人们功利心心强,物欲横流,太多人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老子的思想为现在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真真正正的利于现代人修身养性。

    最后,不可避免的要谈谈老子思想中的哲学内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都是最早的辩证法思想,正反两面相反相成,相互依靠。几千年前就可以这样思考问题,不可不谓其伟大。老子最主要提出的“道”,认为是万物的本源,以一种绝对精神作为万物的本源,应该属于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流派。对万物本源有所思考,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这应该就是老子对于哲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政策以及愚民思想可能对当时动荡的社会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在今天看来还是带有觉的局限性的,甚至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同时我认为老子的思想带有“乌托邦”的意味,太过于理想化,在今天时代下,可以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但不可能完全真正的付诸于实践。

    《道德经》包含了中国古代哲人的大智慧,我只是囫囵吞枣似的读了一遍,匆匆浅谈自己的理解。恐怕与老子的大家境界还相去甚远。(文\郭丹阳)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