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评论:
起首叙阿房之建立及其高广,总领全篇。述秦灭六国,统一四海,伐尽蜀山之木,造成阿房宫。第一段开篇即用三字句领起,气势不凡,寥寥十二个字,却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对“阿房宫”的构筑做扼要的概括,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然后,作者转入了对阿房宫内部的描绘。“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钩心斗角。”从广度上(“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地势走向上(“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分别写出了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非凡的气势,此后,便写出宫内楼阁建筑的奢侈与豪华。而“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更把宫内建筑的繁富做了一个简洁的概括。但是,这样的写法并不是要对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做歌颂性的展示,恰恰相反,作者是要借助于这样的描绘,对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做锋利的揭露与批判。于是,我们在对阿房宫的建筑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作者便以磅礴的气势,开始展开对这一切的愤怒申讨:“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从这几句的内在联系看,前面两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采用夸饰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桥与廊的宏伟壮观,也表达了对这一切所呈现出的奢侈与骄纵的痛斥;接着的两句“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是对上述一组两句的概括。“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则构成了又一组排比,从建筑的奢侈转入了对帝王糜烂生活的揭露,再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来概括,把阿房宫的建筑群与生活在其中的帝王统一在一起,奠定了全文的揭露与申斥的基调。
在第二段中,作者便转入了对阿房宫内的生活着的主体妃嫔媵墙的描写,从而达到揭露秦始皇糜烂生活的目的。秦始皇在灭了六国之后,把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全都掳掠到了阿房宫里,作为他的宫人,开始了他的极尽奢侈骄淫的生活。于是作者就这种糜烂的生活,表达了他的痛快淋漓的鞭斥。例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淋漓尽致的写出了宫中妃子们的骄奢生活,暴露出了帝王生活的糜烂。“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那些处于深宫中的寂寞女子,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帝王,盼着他的宠幸。有的甚至一生都难得被宠幸一天,在寂寞的深宫中苦读数十载,这足以见得秦帝王的糜烂生活,给这些女子造成了多少生命的痛苦,给她们带来了多少精神的璀璨。 “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层层递进,暗示了秦朝必将走向衰落的命运。
在第三段中,作者由描写的手法转变为议论的手法,大量运用了铺排手法。“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表达了作者激烈的愤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后,便推出了全文最为精彩的一段,运用铺排手法达到了极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在这一段的铺排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阿房宫里的奢侈豪华的建筑,和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做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享受,另一方面是普通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和艰辛生活,两相对照,把统治阶级的荒淫与骄纵表现得格外令人发指。而且,我们也需要注意,在一连六个对比中,作者把“穷形尽相”的手法做了尽情的发挥,紧紧围绕阿房宫的豪华建筑和奢侈生活的一些细节来展开: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瓦缝、直栏横槛和管弦,都是着眼于一个“多”字,把普通老百姓的辛苦劳作怎么也跟不上统治阶级丝毫也不加珍惜的糟践做了对比。
最后一段,这又是一段感情激越、议论风生、文采斐然的议论。“呜呼!”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当初六国的“灭”原因在其自身;同样,现在秦王朝被灭族,原因也在其自身。由“灭”到“族”,在语气上有所加强,也表现出秦王朝的灭亡更加悲惨,更加彻底。接着作者采用递进的手法,在指出了六国和秦国灭亡的结局之后,又回过头来探讨他们能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呢?从这一段开头的感叹“呜呼”,到这里再次发出了“嗟夫”的感叹,表明了作者在探讨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命运时的沉痛心情。而且在每一个独立的层次中,又特别注重六国与秦国的对比,前人与后人的对比,由阿房宫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引申到六国灭亡与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使文章的主题增加了历史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得到了“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总体来说,文章除了铺陈其事,运用的语言也是相当精美的。时而用对偶排比,句式整齐,声韵和美,节奏明快。时而骈散兼行,错落有致,显得文气生动。《阿房宫赋》文辞华美,想象丰富,既有激情,又有深韵,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堪称“诗人之赋”。(文\朱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