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史记》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史记》是由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逝世于公元前90年,活了56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鹏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自幼受着父亲学术思想的熏陶,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明清风俗和经济生活。当他从大西南回来的时候,在洛阳一带见到了他生命垂危的父亲,那时他的父亲正在为自己作为一个太史令因病不能跟随汉武帝去东丰泰山而抱憾也更为自己生逢这么一个国家一统,国力强盛,百废俱兴,各方面都在大总结,大发展的时代,而竟为能写出一部具有像孔子的《春秋》那样地位的传世之作而悔恨,司马迁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与世长辞,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实现夙,完成这一件历史的重任。临终之际他对儿子说:“于先周室之志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余呼?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以。又说:“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费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与慎惧焉,汝其念哉”这不仅仅是一位父亲临终前对 儿子的谆谆嘱托,他传达的更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使司马迁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写《史记》。汉武帝天汉三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重大的创伤,太始元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后经历了14年,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个字,“太史公”也只是表明是谁的书而已,《史记》或称《太史公记》或称《太史公书》,《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转》和别国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会。

    《史记》作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始祖,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历朝“正史”中人物传记的发展,还在文学领域中影响着单篇人物传记,变体人物传记以及传记体寓言,传记体滑稽文学是纪传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苏轼《万石君罗文传》等诸种文体的发展,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翁人宗之。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其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词,形式自由 ,不拘一格。《史记》作为我国传记文学始祖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生于公元前46年著有《列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如果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前145—前90)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科特的《列传》早产生两个世纪。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取材于《史记》的剧目有180多种,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和利用。(文\琼珍)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