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毛诗正义》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毛诗正义》是《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合称《毛诗注疏》。“传”“笺”被称为“注”。毛传、郑笺的“传”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修订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正义”被称为“疏”,指在前人的注解上作注解。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

    最初是摘字本,即将需要解释的《毛诗》正文、毛《传》、郑《笺》的字句用朱笔摘出来罗列,再在后面用墨笔加以疏解,因此《毛诗》原文及毛《传》郑《笺》在这一版本系统中并非完璧,故而又称“单疏本”。今存单疏本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及日藏唐写本为最古。

    在整个国家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自信的空前繁荣和强大的唐代 ,思想领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局面,但仍然奉儒学为治国之本。唐太宗在建国之初,多次召集朝廷重臣探讨隋朝迅速覆亡的原因和本朝如何长治久安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他们认识到,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并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施政,儒学仍然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大一统政权最好的意识形态。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大力提倡儒学:“朕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礼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并把它写进史书:“学者将植,不学者将落。”唐太宗命孔颖达主持编写《五经正义》,正是出于这样深层的考虑。

    也许正是因其“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现当代对《毛诗正义》的评价,大多认为其本身没有什么创见,它的成就主要在疏解毛传和郑笺、保存《诗经》文献方面:《毛诗正义》由三部分编成,毛诗传笺加上孔颖达的义疏、陆元朗《毛诗释文》、颜师古考定的正本,《毛诗正义》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继承了汉学《诗经》研究的优良遗产,继《毛诗传笺》之后,在当代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吸收综合汉魏六朝《诗经》研究的成果,把《诗经》的训诂义疏加以丰富和提高;他是汉学《诗经》学集大成的一部著作,统一了过去汉学的各派,消除了宗派间纷杂的斗争,使《诗经》的流传和研究,有了一个共同依据的定本。

    其实历代关于《诗经》学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线索,一是文学的研究和继承,正如很多研究者所提出的,关于《诗经》的文学解读,先秦时期就已开始,此后历朝历代对《诗经》的文学解读和接受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经学的研究和解读,这是封建社会《诗经》学的主流。当代诗经研究者多从文学入手,他们所做的工作是要在经学体系中能找出文学因素发展的线索,但因为将经学和文学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体系,于是只好按照现代人对文学的理解,指出同时代文学的发展情况,在从经学体系内找出一些相关的文学术语或现象,然后得出结论,认为从某一时候起,就开始了诗经的文学阅读。这样的结论当然站不住脚,因为《诗经》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从先前就已开始,这是大家的通识,例子俯拾皆是,几乎不用论证;而历代有关《诗经》的阐释著作,在五四之前都是在经学体系内,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如果按照这些研究者的思路,只是在经学体系内找出一些表面的文学现象,不探索其内部原因的话,就不能为研究文学是如何走出经学的笼罩这一课题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即使是五四之后,也无法解释经学的解读怎么就突然变成了文学的解读?虽然在整个封建社会文学的地位与经学的地位无法相提并论,但同样以《诗经》作载体的经学和文学并不是无法沟通,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体系,相反,它们都要在疏通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进行题旨的提炼,只不过因为目的不同,所以方法不同,提炼的题旨才不同。对此孔颖达非常清楚,所以他在解诗时特别强调要符合人情,如其在《大雅·灵台》下曰:“而世之论者,合以为一体,取《诗》《书》放逸之文、经典相似之语而致之,不复考之人情,验之道理,失之远矣。”认为机械地引用经典并不能正确的解诗,还要合乎人情和道理。其在疏解《召南·何彼襛矣》的小序中“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一句时又说:“以诸侯之女嫁于诸侯,是其常令,虽则王姬之尊,亦下嫁于诸侯,亦谓诸侯主也。然上无二主,王姬必当嫁于诸侯,言‘虽则’者,欲美其能执妇道,故言‘虽则’,为屈尊之辞。”可见,已有的一些成果在观念和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读了《毛诗正义》原作,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张同格)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