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义义长篇讽刺小说,以写“儒林”为中心,旁 及当时的官僚政治和社会风尚。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从而揭示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乃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元朝末年,有一个少年叫王冕,他画的荷花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宪宗成化末年,有一位名叫周进的教书先生,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一天,他走进了贡院,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几个商人凑了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冷眼。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对范进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穷秀才王玉辉,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八天以后,女儿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但事过之后,当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伤心。他悲悼女儿,凄凄惶惶,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
儒林堕落了,社会更加腐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影响的“奇人”,只能抛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无业,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他性格乖张,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当一位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他竟破口大骂“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一日,王太走进妙意庵,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评论: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描绘了康雍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求,从而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的像王冕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对王冕大加赞赏。而在时代背景上,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文\姚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