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论语》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俗话说:“知人论世。”要想正真理解一本书,还得先了解其作者。《论语》很特殊,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论编纂而成的,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以孔子为主。孔子生于春秋时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代也随之结束了。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因为天下乱了,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个方法帮助现在的人?人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所以才会有百家齐放的现象。孔子是最特殊的一位,最有成就的一位。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①“仁”的思想;②“礼”的思想;③中庸思想;④教育思想;⑤“孝”的思想;

    一:“仁的思想”。

    克己复礼为仁。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要做到仁,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里仁第四”中有着重强调。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二:“礼的思想”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是立人之本,没有'礼'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又说:'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有学问的人若只在学习上下功夫而不在礼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样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 '礼'不仅是自立的基础,在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而回归到'礼'所规定的范围中去,'立于礼、约于礼、 归于礼',这些都是个人道德修养时所应该首先做到的,只有在这些'礼'的方面取得了独立, 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仁'的境界,个体人格的塑造与升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中庸思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这些典型句子都体现了孔子的: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四: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坚持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培育贵族官僚为主,为当时的社会服务。孔子基于自己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他的教育内容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学以四教:文、行、忠、信。” 也就是说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人忠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当颜渊问及其目时,孔子才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所以对他可答以“仁”学的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除此以外,是孔子还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的不同特点而施教,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他认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都有数。

    五:孝的思想:对于孝,孔子也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对父母不仅要赡养还要尊重,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要努力达成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诚然《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兰家玉)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