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西厢记》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5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它是一部元代汉族的戏曲剧本,为王实甫所撰。这部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书生张生和相国之女崔莺莺邂逅相知、一见钟情、终成眷属的一段情缘历程,在内容上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在赴京赶考途中路过回乡安葬父亲的崔莺莺及母亲郑氏所借居的普救寺,对崔莺莺一见钟情,与她月下吟诗作对、相识相恋,后遇叛将孙飞虎的逼嫁,张生智退孙飞虎后,郑氏却言而无信使二人拜为兄妹,后来又允张生考取功名之后方可取崔莺莺的承诺,经过一番波折最终二人终成眷属,结局圆满。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经典杰作之一,是描绘“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的主题的最成功的一部戏剧,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红楼梦》、《牡丹亭》都从《西厢记》中以不同的程度汲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清朝金圣叹将王实甫的《西厢记》评为第六才子书, 中国灯谜常将王西厢里的句子作为底来猜射,谜目就叫六才。

    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的创作起源在元稹的《莺莺传》。据说《莺莺传》写的是唐晚期的诗人元稹私人婚前的爱情生活,写张生与崔小迎私定终身后,为了权势与韦夏卿之韦丛婚配而再未见过小迎的故事。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作者却反说莺莺妖孽,甚为诟病。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莺莺传》以悲剧结尾,令人遗憾不满,许多人斥责张生“薄情年少如飞絮”,故在流传中情节和结局渐渐发生了改变。元代的王实甫大致根据金代出现的诸宫调版本将《西厢记》改变为戏剧剧本,情节紧凑,气势宏大,文学性增强,结尾亦由悲转喜。

    《西厢记》的目录部分为五本。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放入目录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它更具体地看出大致的情节走向。

    以下是我结合原本和资料对《西厢记》的一些拙见。

    第一,从这部作品的内容上讲,男女主人公敢于追求和争取婚姻自主,勇于冲破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对古代封建婚姻制度、封建主义思想的思考和反抗,以及对未来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希冀,也“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它歌颂了以相互的爱情为根基的婚姻结合,同时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所规定的择偶方式。并且,《西厢记》里所表现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读者加深了对封建礼教罪恶的本质认识,并且影响和激励了许多青年的内心。同时,莺莺长亭送别时候的叮咛“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表现出她不看重功名利禄的思想。虽然《西厢记》通篇以功成名就、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为结局,但它其中彰显了重爱情而轻功利的思想境界,不仅显示出王实甫的思想进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作品里的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一点表现得极为明显。作品中张生热情、长情、才华横溢却又软弱,莺莺聪慧、细腻、重情、忠贞不渝,并且具有很强的反抗性,以及郑氏、丫鬟等人形象的相关刻画,改写曲文、增加宾白等手段,都体现出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情感更加细致复杂,情节叠加也更加自然顺畅等特点。这也使作品的整体性、艺术性、戏剧性和细腻程度都大为增强,使剧本的反封建倾向更加鲜明,比较成功地刻画了爱情心理及其矛盾冲突心理,这样对内容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和组织对作品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第二,从《西厢记》的特点上看,首先,这部作品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曹雪芹于《红楼梦》通过林黛玉之口来称赞《西厢记》为“曲词警人,余香满口”,其特点可见一斑。其次,这部作品源远流长,渐进发展。从唐至元,历久而弥新,并且流传至今为世人品读欣赏,展现出它独有而迷人的张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再次,它叙述婉转,情节曲折,特别是对故事的题旨作出新的改造,即强调自主的“情”,表现“有情人终成眷属”, 令人回味无穷。这亦是它广泛流传、绵延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它富有艺术性、整体性,将口语入曲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细腻程度和情趣程度也随之提高,这也使它具有了如今典范之地位。

    第三,《西厢记》的某些语句实为精妙,用一例简作赏析。这部作品最经典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后来演化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名句,意思简单但意义深刻。这句话放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非常发人深省的,在阶级统治占绝对的主导优势的时候,能够有作品站出来为情说话、为爱据理力争,关注人本身的感受和情欲,这可以说对人文主义的启蒙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性意义。愿天下人同男女主人公一样终成眷属,不但“成眷属”,还要“天下人”,因此也展示出了作者的博爱胸怀。

    综上所述,《西厢记》是一部由王实甫撰写的优秀元代汉族戏曲剧本,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性,是一部珍贵的文学作品,值得被尊重和拜读,被欣赏和挖掘。(文\韩景璟)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