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文锳,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 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这段介绍了作者作文的意图,笔法是典型的归有光式对话。
“夫古今之变,朝巿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 闾、夫差之所争,之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这篇中归有光对沧浪亭本身的记述很少,多的是抒发一种对时间的变迁的感慨,颇有苏子在赤壁下的观感。
至于震川先生在散文功力上表现最高的私以为是他在文章中充溢的情感,比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其中又以后者最得我心。“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读到这里,想象到不懂二三的幼子随家人而泣的场景,母亲去世了却以为是睡着了,这是怎样的伤悲啊。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 ,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抱女而怀念母亲,越是爱怜女儿就越发想起母亲的疼爱,越到深夜母亲离去的心痛就越是强烈。想到母亲的种种,仿佛还是发生在昨天,那么鲜活。长叹一声,这世界上竟然还有没有母亲的人吗?字字平实,催人泪下。归有光的文章质朴中带有一种惆怅。细节中透露出一种朴素的美,总会让人不禁莞尔,但最后的失去更是有一种贯彻灵魂的痛。作者沉挚而细腻的内心在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点在《寒花葬志》里也有体现。“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 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 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写的是一件日常之事,却把婢女和妻子的音容笑貌几笔勾勒,写出了夫人对下人的感情融洽。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从美好到逝去,表现了他的无限哀思。归有光丧妻之痛。
让他体会到太多的人生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心里发出了沉切的悲号,但他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化为一种哀而不伤的笔触,娓娓道来。这种在闲散的字眼中寄予感情的写法正是归有光散文的最大特点,像一个古希腊美学家,有一种刻意的压抑和淡化。就像古希腊著名雕塑《拉奥孔》那种内蕴的愤怒给我的感觉一样。
归有光的散文带有一种古人特有的天命观,比如他在《吴山图记》中所写“令诚贤也,其他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 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他认为一个人的贤能与否是很能从他治理的地域上看出来的。作者认为做官的和做百姓的是相通的,一个拿出《吴山图》为百姓做记的好官,人民也一定不会忘了他的。
震川先生的文集涉及了生活的大大小小,尤以记,志,墓志铭为多,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希望当代读他的人越来越多。我学不来先生的零星半点,只能写一篇摘要仅作怀念。(文\闫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