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民歌。现在的大多数百科把他定性为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语气回忆了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的悔恨与决绝,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备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但其实,诗歌里并没有所谓的弃妇,这只是一个女子,对自己一生恋爱的追溯,回忆里有朦胧的美好,初恋的喜悦,分离的忧愁,甚至婚姻的破裂。哪个人的一生,又不会经历这些分分合合,曲曲折折呢?氓就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你可以完全放下什么所谓阶级和奴隶社会来读的恋爱故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注解为彼来此之民,白话文来讲即为外地迁来的百姓,这也是那个男子最直接的标签,而那个女子在当时的社会里,勇敢的有一个地位不高的氓恋爱,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和瑰丽。
贸丝透出一种古代农家特有的求婚方式,和我们现代的直接表白,甚至再进一步的相亲是大不一样的,表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含蓄内敛,是可爱的。但是姑娘更聪明,她看出了小伙的目的,并不急着答应。大概是小伙子久攻不下,准备放弃了,这时姑娘也才着急了,忙着解释原因,只是因为你没有媒人失了礼数,又赶忙定了一个婚期。一个对爱情既渴望又有些犹豫的姑娘就跃然纸上了。
再之后,那些矜持则全然没有了,两人已经陷入了恋爱阶段,所以女子的心情随着男子的一切变动而变化,或笑或哭。此时的女子俨然已经活成了男子的一部分,这也应该是她最为快乐的时期。
而我们看到的描写的很美的桑叶的段落,缀满枝头的桑叶闪闪发亮,斑鸠鸟儿不要随便吃啊,吃上瘾了再逃脱也就难了。这段明显是女子拿斑鸠自喻,男性在追到女性之后有一段时间便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了。而此时的姑娘也大概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落差,生了小脾气,所以和丈夫有了一定摩擦。这些所谓规劝似的描写,不过是女子的怨言,两人是未过七年之痒的小夫妻,只是可爱的闹些小脾气罢了。
最后《氓》里的黄色桑叶描写,更多的是抒发女子对生命流逝的感伤,此时她抚起自己苍老的面庞,她的心情也由少女的简单炽烈悄然改变。这个和桑叶一同由青葱慢慢枯败的女子很难说清自己心里是种什么滋味。最后她把这归结为是丈夫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什么活都替你干了,我做妻子的什么德行都好,是你做丈夫的不好。你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我就没过过好日子。以上全然是女子的哀怨,似乎并没有任何的快乐回忆。其实我们不妨换位思考,结婚多年,男子也很难讲出当年发腻的情话,而原来的羞怯少女变成一个满口怨言的黄脸婆,男子的变心也应当可以预见。这并不能说女子就是个弃妇,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的确受了些委屈的女人的一面之词。
最后一段,是分手后的描写,此时女子更多是以一种事外人的方式来看待这种感情,她想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少年时期的恋爱和小约定多么甜蜜啊,开心快乐的日子也多么丰富啊,当时的山盟海誓多么暖心啊,一想到就让女子又不自觉笑了起来。可见当时快乐还是很多的,为什么最后女子认为自己没过过好日子,都忘记了呢? 只是身处婚姻的围城,内心情感都被强烈的抱怨蒙蔽了。
当年约定终生不分离的恋人啊,如今怎么会反目成仇呢?女子其实早已明白缘由,只是心里对自己上一段的惋惜和怀念罢了。 (文\闫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