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仅仅是作为古代的一本占卜书籍流传下来,里面蕴含的更是人生的大智慧,世界万物运行的准则规律。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周易》是源头的那一泓清泉,它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而且也是构成中华文明主旋律的基调。
在我看来《周易》的“周”,是指时间,地点,周代,周王朝。至于“易”,郑玄说“易含三易,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简,说的也许是阴阳变化的规律本质的非神秘性和简明性;变易,体现万事万物的运动本质,运动是绝对的、永远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易,或许指的是天地间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具有稳定性,也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从字形上来看,“易”是“日”和“月”的组合。日是阳气最精者,月是阴气最精者。“易”象征阴阳的推移变化。带有抽象的哲学思维。
从易经的六十四卦来看,我认为它代表了人生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告诉人们该怎样解决,也是在不断帮助人们健全人格。例如谦卦第十五,告诉人们要有谦虚之德,我们要好好学习谦卦的精神,不去伪装成谦虚,而是-真正要从内心出发,做一个真正的谦谦君子。我们还从周易中学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法思想以及一些思维方法,比如整体思维与系统智慧。整体思维即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不仅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完善和谐的有机整体,而且把每一个具体的事物也视为是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密切关系的具体而微的整体。首先,在宇宙论上,《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秩序井然、和谐庄严的有机整体。“太极”是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由它而生,依它而长,据它而存,最后以它为归。这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中的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的思想。其次,在天人观上,< <周易>>认为天与人是友好相处、交泰和谐的有机整体。最后,在社会历史观上,它认为人类社会以及历史是一个秩序井然。。
易经还给我们留下了顺天应人、保和太和的智慧。“顺天应人”的思想在易经中作为最重要的行为被反复提及,同样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顺天应人”应该是被所有人普遍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尤其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作为自然规律的天道固然不可违,而作为天道在人事上的具体表现的人道也绝对不可违背。《周易》多次提及“与时偕行”的行为原则,这是在强调“顺天”,又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这又是在强调“应人”。而“顺天”实质上也是为了“应人”。《周易》主张人在任何时候都应遵循“顺天应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这样才会万事顺隧,吉祥亨通。
“保和太和”可理解为保持最高和谐,维护理想状态,它可以用来表达《周易》的最高价值理想,这也是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致思取向和基本特征,从这里我似乎明白了紫禁城太和殿等三殿名称的由来。 “保和太和”同样可以视为社会人生的价值准则和最高理想,以及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理念。如在我们的大中国,我们全体成员应该和谐融洽,团结一致,协力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进取,竭尽全力。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要和谐融洽,配合默契,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
最后上升到哲学高度,我们慢慢领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人之所以为人,不仅是外在身体方面,更在于他的内在的精神生产生活层面。我们希望这两个层面能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样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兼重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人只有一次有限且珍贵的生命,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造就自己高尚的、伟大的、有意义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周易》的这种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种居于主流的思潮,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我们的中华儿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充实、完善自己的人生,同时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中华文明。易传在强调人要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优良品格的时候,也提倡人要效法地道的胸怀博大,柔顺恬静的宽厚美德。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吸取别人的优点,而对其缺点要采取宽容和平的态度,这样与别人会友好相处,自己也会不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的眼光要更高远一些。我们不仅要欣赏同类的优点,更要欣赏和学习宇宙中万事万物的长处。有了这中雍容大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我们的身心会变得更健康,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亮丽,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周易》对人的价值作了全面充分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它基本融和摄入了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正是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成为我们炎黄子孙坚不可摧的人生支柱,使我们不断地超越有限,充分的实现自我,从而日益成为卓立乾坤、昂首云天的真正的人。《周易》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文\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