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州康科德镇,一个距离波士顿以西20英里的小镇。在那个年代,正逢农业文明朝着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梭罗的故乡康科德也不例外。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建造了一座房子并住了进去。他本意是写《河上一周》,来纪念自己去世的兄长约翰。与此同时,进行实验——能否工作一天休息六天。一年后,梭罗在康科德做报告时,发现观众对他在湖边的生活很感兴趣,于是在次年做了关于瓦尔登湖生活的演讲。后梭罗将这次演讲稿整理成书,这便是《瓦尔登湖》的由来。
寻找真实
1845年7月4日,梭罗在湖边住了两天后写到:“我希望追求真实的生活。”“追求真实的生活”这个信念也《瓦尔登湖》所一直讨论的,梭罗在“经济篇”中坦言道:“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何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生存手段,当我们用教义问答式的语言进行思考时,仿佛人类有意识地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喜欢别的。然而,他们也真诚地认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但是清醒和健康的人们记得,太阳升起,万物明亮。”梭罗从康科德的城镇来到瓦尔登湖,鳞次栉比的房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湖边翁郁的松树和豫树。梭罗离开众生喧哗的世界,在瓦尔登湖寻求属于自己的真实。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济篇”中反复地谈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为什么精神的自由必须受制于物质的丰富?“原始时代,人类的生活简单朴素,无遮无掩,这至少有一个好处,即他依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名过客。吃饱睡足,他又开始考虑上路。”梭罗在湖边花费二十八美元为自己造了一座房子,并且在房屋附近建立了一个个人的小农场。他耕耘了一方土地,也耕耘了一个世界。对于生活的目的、意义,梭罗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只不过生活的附属品而非必需品。
梭罗说,这只是实验,但这无疑是成功的。虽然梭罗到瓦尔登湖定居有着许多原因,但是这与梭罗内心里对自然的热爱是分不开的。瓦尔登湖畔的鸟鸣虽美,但仍需要一颗宁静心在缓慢的时间流动中静静地聆听。“我的信仰和我的经历使我相深信,如果生活得简单、聪明,那么一个人在这世界上谋求自立并非一件苦事……人们谋求生计,并不一定要汗流浃背……”我们常谈到心如静水,也就是如此。对于梭罗而言,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不用和康科德甚至所有的人一样,为了所谓的舒适和体面而数数然。西方启蒙学者卢梭也曾说“原始人是高贵的文明人”。时隔百年,这个话题一直被人反复探讨。关于人的存在、价值,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者的关系。梭罗在湖边的这两年,住在简陋的小木屋里,酝酿出了这本《瓦尔登湖》。这就是梭罗对真实的最好诠释。
评味孤独与宁静
一个人,远离尘嚣,与湖为伴。寂静,是森林的问候;寂寞,是内心的质问。梭罗说:“我喜欢独处。我从未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伴侣。”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梭罗性格使然,天生的与众不同。是这样吗?梭罗说“社交往往过分廉价。”“只要身心健康有力,我们就会从一个性质相同,但却更为正常,更加自然的社会中不断得到安慰,进而感到,我们从不孤独。”孤独,人类始终无法绕开的话题。我们时常问自己,为何如此孤独?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交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交的泛滥化。当我们为了摆脱孤独而违心地附和时,梭罗早已习惯了瓦尔登湖的宁静。在他眼里孤独并不可怕——“……不比瓦尔登湖本身孤独……寂寞的湖有谁能做伴?”,孤独正是他思考的舞台。在这里,免去了尘世的喧嚣,松林在风中沉醉,瓦尔登湖在静默中沉思。
冬天,大雪埋没了大地,动物也隐去了踪迹。漫天飞雪,湖边万物仿佛都已睡去,屋内壁炉里的柴禾微弱的爆裂声断断续续,像是唯一的生灵。风雪阻挡了来访的客人,留下的,只有宁静的一片天地。“衡量孤独的不是人与人相隔的距离”,用孔子的话说——“德不孤,必有邻。”梭罗的这种“与世隔绝”让他能够更好地在宁静中自我反思,“孤独”带来内心的宁静。
自然颂歌
《瓦尔登湖》围绕“非人类为中心”进行讨论,同时梭罗也一再强调自然有其特有的内在价值。“这些丁香原本是孩子们栽培在前院的……这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品种,是唯一的幸存者。想当初,这些黑黝黝的孩子们……将只有两个芽眼的瘦弱幼苗插到地里……没想到他们……寿命超过了他们,甚至超过了给它们遮阴的房屋和大人经营的花园和果园。”在瓦尔登湖畔的土地上,一草一木,枯荣轮回。几千年前是如此,未有人类涉足时也是如此,亘古如一。禽兽为邻,丛林作伴。比起康科德的法则,森林的法则显然更为适用。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简单质朴,清贫乐道,用极少的的物质需求换来极大的精神满足。
梭罗所处的年代,正是工业化浪潮席卷世界之际。铁路连接着康科德与外界,农民也不再仅仅安于务农,来来往往地从事生意。森林的砍伐和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让梭罗对工业化有着深刻的体会。而在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远离工业的尘埃,简单却精致。
谈到《瓦尔登湖》,总是离不开隐士一词,就像谈到《桃花源记》一样。但与《桃花源记》不同的是,《瓦尔登湖》并不是消极避世,它在批判现实的功利的同时,又传达出积极的生活哲理,希望能人们认识生活的本质,并追求质朴。所谓回归自然,即追求人内心回归。
瓦尔登湖就像那万千嘈杂声中的一抹宁静,折射出人类最纯真的向往。就如同梭罗所说:“……对我们来说,遮住我们眼睛的光线就是黑暗。只有我们清醒的那一天,天才会破晓。”(文/李远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