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平凡之世涌波浪--《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14

    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它全面地展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主要是陕西黄土高原的农村地区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的社会巨变。不过,书中所描写的地区,不过是那个时代中国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文革末期和结束初期人们的心理的彷徨和迷茫,以及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面对美好生活希望来临时的憧憬。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主要是一对兄弟的故事,弟弟少平在15岁的时候去县上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吃得起最差的丙菜,虽然穷苦潦倒,但少平酷爱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样吃丙菜的还有郝红梅,由于相似的家境,他和郝红梅产生了朦胧的情感。然而郝红梅后来却爱上了家境较好的顾养民,这时班里一名叫侯玉英的女生开始拿少平和红梅的事做宣传,再加上之前她曾经告发少平在上课的时候看《红岩》,侯玉英和少平之间也算有些摩擦,但后来发洪水时,少平却不顾安危去帮助处在危境中的侯玉英。在恋爱上遭受挫折的少平不甘就此沉沦,后来他积极地投身文艺表演中,并在这过程中结识了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田晓霞,二人相见恨晚,后来高中毕业后,少平选择前往城市闯荡,在此期间,他吃了很多苦,在工地上给别人做短工,用微薄的工资来供给正在读书的妹妹兰香。后来兰香不负众望考上名校,而少平也抓住了去煤矿工作的好机会,在矿上,他遇到了热情善良的班长一家,同时,他与晓霞的频繁接触也使二人的关系日益密切,二人的精神渐渐成为高度契合,滋长了爱情的萌芽,在周围人的关心下和艰苦环境的磨砺下,他渐渐成为一个见识与善心兼备的人。令人惋惜的是,后来班长为保护工友而献出生命,晓霞在洪水报道中为救他人而牺牲,就连少平自己都在一次矿难中受了重伤,身心皆损的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勇敢地迎接生命的一次又一次考验。而他的哥哥少安则是在农村的大环境下反复摔打,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他在情感和事业上也遭受过种种挫折,他与青梅竹马田润叶感情甚笃,润叶也曾向他表达过自己的心思,但由于家境的天差地别,少安最终没有回应,这段感情也只能化为泡影,少安娶了勤劳善良的贺秀莲,但润叶却放不下少安,多次拒绝了富家少爷李向前的求爱,尽管最后在父母之命的推动下依然嫁给李向前,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她对于李向前都是相当冷漠,向前感情受挫借酒消愁后出车祸失去了双腿,润叶这时才意识到丈夫的深情,开始尽心尽力地履行妻子的职责。而少安在结婚后努力奋斗,借偶遇老同学,揽活积攒资本开办起了砖厂,虽然中间也遭遇过惨败,但是最终少安还是再次站了起来,发家致富,为村上的人提供了岗位,也为村里建起了学校,在奉献社会中寻得了人生的价值。

    这篇作品就主题来说还是偏向传统的,表现的是传统小说没有离开的母题:亲情,爱情,理想。比之传统有所差异的,便是它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描写的是中国历史拐点上的种种变故,因此受政治因素和时代背景影响很大,不过这样的影响也使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时代感。

    先就作品中亲情做出一番探讨。就亲情而言,本篇作品的叙述是比较传统的,比较符合中国的传统亲情理念,即将亲情与责任几乎等同。少安重视亲情,便也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少平重视亲情,便在工地上当牛做马地挣钱,用来供妹妹上学,并补贴家用。这样的描写让亲情的含义变得较为沉重。而谈及责任,便自然能依据承担多少来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然而在家庭人物塑造中,人物表现得过于扁平,善者如少安少平,愿为家庭付出一切,恶者如孙玉亭盲目投身所谓的革命浪潮却缺乏感恩之心,王满银之弃妻儿于不顾。这种对于人性的单一描写使其缺乏对于如人格复杂性的洞察,也使得他的人物塑造缺乏典型性,似乎各类人物都能用好或坏来一语概之,而真正完整的人应有优点优缺点,而路遥笔下的主要人物虽是生活在凡世中黎庶,却缺少了作为凡人应有的多种侧面,成为了那个时代理想中的一位青年,是浩茫时代的一个单色的碎片。

    再说到爱情的话题,本作品则同样显得单一,这样的单一表现在爱情的萌芽总是直接和高尚纯洁的精神层次联系,虽然这无可厚非,但把这中间的一个个主要人物的爱情拿出来分析,少平和晓霞的爱情便是这样,少平爱晓霞的广阔的视野,晓霞爱的是少平在困境中的拼搏精神。少安和润叶更是从小相识,青梅竹马,感情甚笃。而这样的一味的纯真虽让人读之有心灵净化之感,但也让读者错过了恋爱中的多重风景,像是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缱绻思念,作者用文字引领我们避开爱情中的苦涩与冲突,直接去见识那无心机的至纯之爱,其实是对爱情这个话题的侧面回避,即不愿让爱情存在这平寂世界中而是存在于理想之中。这样美好的东西与平凡本身的五味杂陈是冲突的,美好的事物难以在平凡的,多样的世界中长久的存活下去,注定成为娇丽的花蕾,在未绽放的时候被风雨摧残,因此路遥的作品中爱情悲剧甚多,读之叹息连连。

    本作的爱情还表现了两对冲突,一对是城乡的冲突,这实际上代表着不同阶级,简而言之是贫富,新旧的冲突。如少安为家境差异放弃对润叶的情感。另一对是精神满足和责任践行之间的冲突,杜丽丽只顾及了精神的满足却忘了作为妻子的责任,让自己看似美好的婚姻化为泡影。可见,若不能平衡处理两对矛盾,爱情只能以悲剧作终。

    就理想话题而言,本篇作品较好的展现了当时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理想。在人民阶层,人们的追求分为两个流派,一类便是以孙少安为代表的人们,也是当时的绝大多数的人们。人们在文革后期对于计划经济的弊端多多少少有了认识,希望能够改变贫困落后的物质生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更多的人看到了自我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开始鼓足干劲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孙少安便是农民阶层的奋发的先行者,他抓住了揽活的机会为自己的事业积攒下资本,后开办砖厂中让家里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在上级的许多领导思想仍未开化时,他能够勇敢地走上单干道路,勇气可嘉,更为后来者提供典范,引领着村里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可以说,少安身上寄托着人们改变自身处境的愿望。不过,同样是发家,大家族里的金富却走上了盗窃的不正之道,最终也没有好下场。少安的发家和金富的因邪毁家反映了善恶必保的观念,这种社会阶层的流动也反映了人们渴望通过正直和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在另外的精神层次,少平走在了前列,在作品中,孙少平的心理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对象。从少年到成年,少平对于自己情操的素养一直是一丝不苟的,无论是处在文革末期混乱的学校还是在遍尝人生百味的的工地上,都没有放弃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坚信着劳动能让人生更有价值,这大概与儒家的“慎独”相契合,即没有人监督时也能保持相当的道德自律。

    除了平民的理想,官员们的理想也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官员的心理。田福军和乔伯年作为新思想的代表,面对着文革后混乱的官员结构,各种思想杂糅其中自然不缺反对之音,但他们仍然心持变革为民的理念,用朴实亲民的作风逐渐改变着那表面堂皇实际腐朽的政府,他们在官场中起起伏伏最终成功,也代表了那个时代革新的清风吹散污浊之气的必然结果。

    作为黄土高原出身的作家,路遥的作品似乎长久未能脱离他深爱的黄土地,虽然他作品的目光不够开阔,题材也并不新颖,但字里行间可以读到他的真诚,300万字的长篇小说,虽未离开黄土地,但却用心将那片土地,那个时代人们所有微妙而彷徨,期待而惶恐的心情写尽,将这平凡的世界写给所有的人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人生都会走到那一步,看着曾经平凡的身影在记忆里消长,就像作品结尾引用的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文/李菁晨)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