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光明,大概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东西,也有很多人心怀着高尚的英雄主义。书中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就恰好是这样一个人。
似乎克利斯朵夫从出生起,他的内心深处就有一种渴望冲破束缚,渴望自由以及光明的无形的力量。在他躺在时常吵架的父母中间却说不出话的时候,在他第一次意识到贫穷给他带来的耻辱的时候,在他得知父亲把他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的时候。这种力量就已经在小小的克利斯朵夫的内心扎根了。
他反抗不自由的社会现实,抨击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在黑暗的社会里摸索着前进,一路上饱受打击以及需要一直客服内心的矛盾,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许都是很难的,但是克利斯朵夫却一直前进着。在他的城市里树立了敌人,和大公爵发生冲突,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甚至失去了一切物质上的依傍。随着他一次次的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他慢慢地成长起来了,而他也最终由否定一切慢慢变成了接受现实。最后,他也不过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自然的法则中做着符合常理的事情。这也正是印证了那句话: “人从出生到他变成成年的时候,被灌满了各种谎言,到了成年的第一件是是呕吐,把这些谎言吐出来,自己思考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
克利斯朵夫通过自己一生的各种经历,终于认清了这世界,最终能够理智地思考这人生的意义。
小说中每一次克利斯朵夫遇到人生的挫折,遇到精神危机时,书中都会出现风雨交加的场景,仿佛是预示着克利斯朵夫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我记忆尤其深刻的一次是他在经历了和安娜的恋情之后,在复活节时下山去寻找新的生命。“一天夜里,吹来了春天的焚风,它温暖了大地,融化了冰,孕育着雨,吹在克利斯朵夫的脸上,终于为他带来新生命的活力。”写出了克利斯朵夫的又一次成长,对生命的意义的不同看法,亦或是重新认识了生命,也让他重拾了信仰,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十五岁那年,克利斯朵夫的爸爸去世了:“他看出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应该经常和成千上万的无形的敌人做斗争。要击退自然的伤害力,乱七八糟的欲望,见不得的思想。这些阴险的敌人的圈套。他看出了幸福和爱情只是昙花一现的骗局,为的是教你解除心灵的武装,使你束手就擒。于是这个十五岁的小小的清教徒听见了心里的上帝对他的呼声:‘向前,向前,永远不要停’”。在这之前,也许克利斯朵夫一直认为爸爸是不爱他的,并且从前总是觉得他还有很多缺点,很难找出有什么优点。可是在他爸爸去世的那一刻,他记起了父亲生前的慈爱与温情,哪怕是一桩极小的事,他也能记得起来。尽管缺点那么多,却也终觉得他究竟不是个凶横的人,还有些许克拉夫脱刚强正直的家风,也很勇敢。所有的优点都在克利斯朵夫看见爸爸的尸体的时候浮现出来。他突然觉得一向看错了父亲,没有好好的爱他。父亲生前的一句近乎哀求的“克利斯朵夫,别瞧不起我!别瞧不起我!……”一遍又一遍的盘旋在他的脑海中。所以我觉得,就算一个人再怎么不好,可是他作为父母这样的角色的时候,也许是他最柔软的时候吧。对孩子的爱就算少但不至于没有。而作为一个孩子,就算父母对自己再怎么不好,他们也终究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人都害怕死亡,尤其是发生在我们最亲近的人们的身上。
在后来的生活中,克利斯朵夫经历了几次爱情。遗憾的是都没有发展到最后。那个法国女教师与他的爱情,就像昙花一现,还没来得及欣赏就凋零了,然而命运弄人的是,这位女教师的弟弟与克利斯朵夫惺惺相惜,两人还成为了知己。之后她又和一个女歌手在一起了,他们俩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悲惨坎坷。“克利斯朵夫不会爱上给他好处的人,而宁愿爱一个使他受苦的人。两个极端才会互相吸引,人的本性老在寻找能毁灭自己的东西,他倾向于尽量消耗自己的,热烈的生活,不喜欢俭约的谨慎的生活。对于克利斯朵夫这样的人,这办法是对的,因为他所求的并非在于尽可能的活得长久,而是在于活得轰轰烈烈。”这是书中对两人爱情的评论。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都喜欢轰轰烈烈,所以对以后平淡的细水长流的生活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也没有走到最后,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吧。
第三段感情像是一场关于情感与伦理的斗争,因为克利斯朵夫爱上了朋友的妻子,然而这终究是一场注定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没有人会接受他们这样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所以两人也放弃了。
最后一段感情,是一个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爱上了克利斯朵夫的女人,在他教她音乐的时候,她欣赏他,并且是真心的赞赏他的才华。以至于后来就算嫁人了,也忘不了他,还暗中帮助他。而当克利斯朵夫最后明白过来的时候,她却搬家了,离开了。再后来他们又在意大利相遇,两人想要结婚,却因为那女人的儿子对克利斯朵夫有敌意,于是拆散了两人。最终,克利斯朵夫还是没有得到一份完整的爱情。但是,至少,因为她的出现,克利斯朵夫变得比以前平和得多。
“要珍惜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每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很喜欢书中的这一段话,是的,我们应当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生命其实在每一个人的手里都可以变得美好,只是看不同的人怎么对待它。我们可以不用想以后,只需要活在当下,爱每一天,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
最后的最后,克利斯朵夫老了,他最后一个爱过的女子也去世了,他已然已经远离了年轻是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故事的最后,他在意大利安定下来,专心致力于音乐创作,也变成了一个不问世事的老人。
书中的结尾写到:“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使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仅看到了社会的状况,不仅仅认识了主人公的生活。更多的是,对亲情,爱情和友情,我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本书教给我最多的,是对这三种感情的认识。(文/徐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