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一书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长篇巨著,是他一生的思想结晶。 该书以19世纪的俄国为背景,当时农奴制度还未废除。该书中列夫•托尔斯泰从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视角出发对当时农奴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淋漓尽致的写出了当时的农奴制度。《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一部社会内容深刻,政治倾向鲜明的优秀作品。
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母亲在喀秋莎·玛丝洛娃三岁时去世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干着不费力的活,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后来她被主人的侄子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后来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长达八年之久。
十年后,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喀秋莎·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寻找证据为她减刑。当他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喀秋莎·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选择与她同行。在前往西伯利亚的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消息,将喀秋莎·玛丝洛娃的苦役改为流放。而这时的喀秋莎·玛丝洛娃依旧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前途,喀秋莎·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求婚,选择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深刻的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和道德上的“复活”。这一小说深刻的揭露了贪赃枉法的可恶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书名“复活”不仅仅是题目,更是表明了人的复活。小说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女主人喀秋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他们两个这一路的复活之路令我敬佩不已。伊始我看到题目时只是很简单的想它是一种复活,但当我读完这本书所有的质疑一一得到答案。
该小说通过对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描写将一个人化分为两种精神上的人性和兽性,揭示一旦兽性多于人性就会失去自我,这样的描写带有了宗教主义的色彩。这部小说在内容有着许多矛盾,一方面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提倡废除农奴制解放农民追求农民革命进行土地改革,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通过对任人物的描写又大力宣扬了宗教教会的信条,例如爱 自由 宽恕 道德的自我完善等。小说的最后几章极力描写了男主人公完成了对他复活的说明。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形象及丰满。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她与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在那时产有了以一段美好无暇的初恋,但这好景不长一切却在两年后化为泡影,生活变得窘迫。她不再相信爱情以及上帝还有法律的戒条,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灵魂的精神。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正直而无私的少年贵族家庭出身,后进入军队却沾染了当时沙皇的腐败,变得自私自利。后来当他再次遇到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后开始进行自我救赎。帮助喀秋莎·玛丝洛娃的同时他了解到农奴制的危害,他认定了自己的罪行。
该小说虽然是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但对于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十分精彩出色。使读者可以通过男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眼神聊会当时社会制度的本质与弊端。细节描写和一些列事件中完整的描写了男主人公内心忏悔的过程,完成了对自己精神的复活,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
该小说大量运用了对比、讽刺手法。小说在事件中开始时写女主人公喀秋莎·玛丝洛娃无辜受罪紧接着就有真正的罪人出现。作者将贫困的人与贵族的生活进行了强烈的对比,鲜明的写出当时制度对人的残害,强烈指责农奴制度。
造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相识之后的变化并非是自身原因,关键在于这个社会,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浓厚的利己社会,农奴制的社会,这个社会造就了他们的艰难命运,他们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适应于这个社会,不得不屈服于这个万恶的社会,他们是一个对19世纪俄国现实的写照,表现了一个制度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活在这个制度的人们的生活、思想、生存方式。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洗心革面,也表明他们本质上是纯真烂漫、正直无私,内心和精神的救赎让他们真正的“复活”。表达作者希望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对制度的改善社会的改善和人们的重生。
每一部书都具有其现实意义无论从生活的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复活》一书的故事很成功不仅对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当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人,都有着前车之鉴的作用。让我有所启发: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如今美好的生活,珍惜短暂年华。我们不是作者无法真正体会真正的感受,但用过人物的经历可以深刻感受一个社会背景对整个生活在这个背景人的影响。只有把握好了手中的方向盘不要开错方向,即便是错也要及时改正,这样才不会有很大的遗憾。人的精神与肉体是不可分离得,要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做到完整人格和对自身的拥有。(文\阿依波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