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生活中,出现不少影视作品、小说散文,描绘的都是甜蜜的爱情,完美的婚姻,看着如此吸引人,可少了很多厚重的真实感。最近,一部《夏洛特烦恼》的电影笔锋一转,用与众不同的形式表现婚姻,也感动了不少人,很佩服沈腾能以喜剧的形式影响现代人们的爱情观,从整个情节来看,开始荒诞离奇,但结尾风格一转,直触泪点,给人们一个响亮的巴掌,不痛不痒,却让人们相信婚姻、生活就是要珍惜眼前人。跟这个电影一样,让我看到不一样婚姻的,是钱钟书的《围城》。
提到《围城》这本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钱钟书代表作,引人品读的是书中文韵颇深的辞藻、富有波折的情节、功底深厚的手法,更让人膜拜的或许是书中内容与现实的调和。《围城》一书中涵盖了爱情、求学、婚姻、社交等方面的故事情节,钱钟书用诙谐幽默的笔法讽刺着知识分子的可笑嘴脸,同时也验证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句。夏志清在《中国近代小说史》对《围城》一书评价“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或许夏志清在评价这本小说的时候加了太多的主观色彩,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本书确实有太多内容是无比现实的。
《围城》一书讲的是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买来一张子虚乌有的博士学位证书,就算学成归国,在客船上遇到鲍小姐,有过一段短时间的恋爱,最后不欢而散。同行的有一位女博士苏文纨,对方鸿渐爱慕有加,自以为与他两情相悦,并处心积虑地谋划,想与他结为夫妻,可后来才发现方鸿渐喜爱的是苏小姐的妹妹唐晓芙,因此妒火中烧,将方鸿渐的底细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一气之下放出狠话,要断绝与方鸿渐的来往,方鸿渐的又一段感情以失败告终。失恋后的方鸿渐去三闾大学谋前途,路中遇到孙柔嘉,表面单纯无害,实则心机颇深,她伪造出的柔弱善良是给方鸿渐设计的情网,逼着他一步步陷入其中,最后如她所愿,二人结为夫妻。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二人经常因为琐碎小事吵架,最后的故事在他们二人的争吵中结束。这也应了书中那句反复提到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书中语言富有文采,诙谐幽默,更重要的是有些描写生动贴切,一针见血,就像把一层华丽的表皮生生撕掉,剩下血淋林的现实供人揣摩。从字句斟酌中可以看出作者钱钟书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感悟,先说他把婚姻比作了围城,又说两家攀亲家叫秦晋之好,因为“春秋之时,秦晋二国,世缔婚姻,而世寻干戈。”看似谬论,但是细细想来确实是这种情况,在现在的时代,离婚率飞速增长,世间男女没结婚的渴望结婚,结了婚的又忍受不了生活中的摩擦想要离婚,用“围城”一说可谓是恰当之至。再说他在描写高松年允许鸿渐下学期升为教授时,比做了西洋赶驴子的人,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就不停地往前走。钱钟书把这类“赶驴人”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们奸诈狡猾,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欺骗执着努力的人。以上两个例子是对现实的揭露,经过深思,发觉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灰暗,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让读者在读文章时感觉不到黑暗现实的压抑。能做到这个的或许就是他诙谐幽默的笔法。他想讽刺知识分子的虚伪做作,就举以下几个例子;“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人叫‘火腿’,因为他中文名字叫‘培根’。”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钱钟书本人一定风趣幽默,正如杨绛在《记钱钟书与< 围城>》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可见这个文学大家并不是沉稳老成的形象,而是有童趣,孩子气的性格,这样的人能写出如此风趣的文章,想来也不稀奇。
再说《围城》一书中的人物形象,比起主人公,更让我中意的是配角赵辛楣,他相貌端正,如书中说“这时候进来一个近30岁,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人。”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再说他用情专一,从小就喜欢苏小姐,成年更不懈地追求她,即使被苏小姐利用也并不在意,可惜,用情颇深之人也得不到心上人的青睐,这段感情经历以苏小姐结婚的消息告终,但是直到后来他喜欢上的汪太太也带有一丝苏小姐的神情。他豪爽豁达,拿得起放得下,他可以亲自参加爱了苏小姐的婚礼,送上自己的祝福,同时又与之前的“情敌”方鸿渐冰释前嫌,成为了莫逆之交。他意气风发,有志气,有能力,他在三闾大学与汪太太的私情被揭发时只能狼狈地离开,可是后来又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情商,混的风生水起。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目光敏锐,与方鸿渐聊天时直接甩出一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可谓是一针见血,果真如他所说方鸿渐虽自命不凡,但不论是在爱情,学习,还是工作上都是一事无成。再说在方鸿渐订婚之前就与他谈起“我不是跟你讲过,孙小姐这人很深心吗?你们这一次,照我第三者看起来,她煞费苦心”果然如他所说,方鸿渐的婚姻,完全是由孙小姐精心谋划的。可笑的是这句话一出口,当事人还没有反应,只当是醉话,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娶到的是一个有主见有心计的女子。
相比赵辛楣的智慧才干,主人公方鸿渐可以说是稍逊一筹,他头脑还算得上灵活,可以说是能言善辩,可是他软弱无能,一事无成,又自命不凡,心安理得地拿着丈人家给的钱,名义上是出国深造,实际上只顾吃喝玩乐,最后混得一张假文凭就算学成了,着实一副虚伪可笑的知识分子形象。或许他比赵辛楣多的,就是招蜂引蝶的功力,从未衰减的异性缘。先是在回国的客船上就艳遇两名女子,先是鲍小姐,性感开放,女人味十足,同时也手段颇深,随意就能将方鸿渐引诱,也随意就能将方鸿渐抛弃,一看就是久经情场的女人。从这一段始乱终弃的插曲中,不难得知方鸿渐易受人摆布,定力不足的缺点。再说他被鲍小姐抛弃后又莫名地受着苏小姐献殷勤般地照顾,本就知道苏小姐的心意,自己虽对他无意,又不急于点破,可见方鸿渐这个人做事拖沓,软弱无能的形象。后来遇见苏小姐的妹妹唐晓芙,单纯善良,聪明机灵,方鸿渐对她一见倾心,想要靠近,又怕苏文纨发现,畏手畏脚时完全不知唐晓芙已经爱上自己。在被苏文纨揭穿后又不想办法解决自己与唐晓芙的误会,而是自己给自己贴上失恋的标签,俨然一副懦弱的低情商形象。困顿失意中启程去三闾大学,途中又遇到孙柔嘉,表面上温柔单纯,实则心机颇深,她看准了方鸿渐的弱点,精心设计一步步靠近他,方鸿渐虽不爱她却受了她的摆布,亲口说出要娶孙柔嘉的话。可想而知,如此得来的婚姻永远也不会幸福。
再说书中塑造的几个女人形象。首先说苏小姐,她聪明有主见,因是出国深造过的女博士,骨子里就透出几分自以为是的高贵感。自以为可以得到方鸿渐的真心,在客船上为方鸿渐缝洗衣物,精心照顾方鸿渐,这些举动早就超过了普通男女朋友的界限,其实方鸿渐也心知肚明,早就看出苏小姐对自己有意,却不忙着点破、拒绝,这让苏小姐误以为她已经走进方鸿渐的心里,就更加急切地耍尽手段让方鸿渐跟自己结婚,甚至不惜利用赵辛楣的感情。当她得知方鸿渐对自己无意时又红了眼,生怕方鸿渐与自己表妹在一起,就到表妹那里揭穿他。虽说她的种种行为只是单纯地为了得到她想要的爱情,可是怎么说也掩盖不住她贪婪固执,不择手段、小肚鸡肠的小女人性格。
孙柔嘉,可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没有出众的长相,学历水平也一般,又不单纯善良,文中写道“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可见她心机颇深,可以将一个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方鸿渐与她结婚看似富有戏剧性,但不得都说她的种种行为都注定能得到她想要的人。在这段婚姻中,她又刻意保持着较为和谐的气氛,“每逢鸿渐真的动了真气,她就不再开口。她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绷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如此聪慧之人刻意保持婚姻的和谐完美,也都逃不出婚姻的阴暗一面,婚后她与丈夫互相折磨,因为一点琐碎小事不停吵架,最后都难逃不欢而散的命运。
书中人物风格迥异,性格不同,可是在作者笔下,他们都难逃各自的“围城”。作者把他们分成两类人:想进围城的和想出围城的。方鸿渐和孙柔嘉被困在婚姻的围城中;苏小姐想进入方鸿渐的围城,被困在贪欲的围城中;赵辛楣想进入苏小姐的围城,被困在世故的围城中......作者说;“婚姻就像围城。”,这样看来,生活才是个围城,要么是想得到,要么是不想要,总之,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与其被“围城”束缚,倒不如保持心态、珍惜眼前,拿得起、放得下,如此才是给现实的完美答复。(文/柳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