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重庆市语言学会会长、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孟蓬生教授应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邀请来校讲学。讲座由汪启明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杨建军、周阳、唐丽娟等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50余人参与讲座。
孟蓬生教授以《〈尚书〉字义新证》为题,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方法,对《今文尚书》中“臭”“有”“易”“岁”“继”等5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分析了提出新说或进行补证的依据和逻辑。孟蓬生教授指出,《盘庚中》“臭厥载”之“臭”与“无起秽以自臭”之“臭”当为“㚖”字之讹,训为“败坏”;《盘庚中》“曷不暨朕幼孙有比”之“有”为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盘庚中》“不易,永敬大恤”之“易”为“弛”或“解(懈)”之借字。“岁文王骍牛一”之“岁”,当为动词,为用牲之法;《无逸》和《立政》凡四见之“继(自今)”,即毛公鼎之“历(自今)”“继”“历(歷)”为同音假借。孟教授的讲座注重新材料的挖掘,有破有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在座师生获益良多。
现场还进行了问答环节,孟蓬生教授就大家关注的出土文献研究方法、音韵的系统性及分歧等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主任汪启明教授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孟教授的讲座让大家深受启发。说明学术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重视出土文献在文献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涉及文字问题要形音义贯通,关注语料的年代。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材料说话,做到“文章不写半句空”。
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孟蓬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主编,《西南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委、《中国语文》等多种权威语言学刊物审稿人。国家标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谐声大系”首席专家。重庆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古汉语研究(集刊)》主编、《字源》编委、《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审定委员、《辞源(第三版)》卯集分主编。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诸多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等专著及学术论文九十余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两次,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次。
(图文来源: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