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15:3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雷汉卿教授应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邀请来校讲学。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刘玉珺教授主持,基地主任汪启明教授和语言教研室赵静、宋伶俐、杨建军、王数财、周阳等老师及研究生代表40余人参与讲座。
刘玉珺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对雷汉卿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向在座师生简要介绍了雷教授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成就。
随后,雷汉卿教授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徐中舒担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辞典学家赵振铎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耗时15年,编撰推出8卷约2000万字的《汉语大字典》。这部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一经问世,结束了新中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限于当时的编纂条件,《汉语大字典》在形、音、义及文献引证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亟待全面修订。
雷汉卿教授在讲座中揭示了《汉语大字典》中存在的“旧读”失误,包括不该标注“旧读”、标注不准确、标注随意三个方面。随后,又对《汉语大字典》中存在的“又读”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随后,还结合具体事例、图片,向在座师生解释了《汉语大字典》中方言字的收录标准,说明了方言字注音存在的问题:一是注音方法不统一,有待确定;二是部分方言字注音不够规范,具有争议;三是存在方言字音、义不匹配的现象。最后,雷汉卿教授表示,针对大型语文辞书的注音,专家提出了“从今、从众、从俗”的原则,而《汉语大字典》修订在注音方面应该如何处理上述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并欢迎在座师生一起参与《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工作。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讨论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称此次讲座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提高了学术素养。
(李江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