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一谈本书的价值所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的沟通理念与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分离就好像两岸之间滔滔不绝的江水。要想到达彼岸,就必须建造一座坚固的桥;要想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建造一座通向心灵的桥——学会沟通。本书分为沟通认知,提升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实战三个大纲,再细分为十七个具体任务开展沟通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与深入教育,带领学生从书本知识到实战演练逐渐深入地完成对沟通领域的探索之旅。其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实践出发的出发点,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特色要素融入,有助于学生了解有关心理学,传播学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克服沟通障碍,创造良好的沟通心态,培养良好积极的职业素养和沟通技巧,提升渗透于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面对身份迥异的各类人群的沟通能力,从而使其在时代浪潮中具备综合职业竞争力,走向光明广阔的职业未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本书在强调社会沟通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重视自我沟通,即内向沟通,提醒我们除了向外沟通,还需要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自我反省,自我知觉,自我激励,自我冲突及自我批评,进而达到自我认同,实现内心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合一,拥有更加积极平衡的沟通心态。
其次,这本书的突出优势不可忽略:第一,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教学取代空泛道理和概念教学。这本书从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出发,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指导或是空洞无聊的无病呻吟,而是设置了许多实际技能教学环节,如“微笑训练的步骤”,“名片礼仪”等细节教学便是最佳例证。同时还配有职业知识检测题和真实案例分析对照等必修任务,利用多种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沟通技巧的效率,从多重角度保证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第二,系统完备,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体例安排上,本书线索明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对沟通的探索全程贯通,包含三个大项目,十四个子项目。本书从沟通认知出发,旨在使学生认识沟通、认识自我沟通,认识沟通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应用沟通技巧之前端正沟通心态,规避沟通障碍,培养微笑、赞美、表达、倾听、问话、反馈、形象、礼仪、说服等沟通能力;引领学生进入沟通技巧实战阶段,包括求职沟通、与上司沟通、与下属沟通、跨部门沟通、与客户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会议沟通、谈判沟通,使学生掌握沟通实战技巧,提升沟通实战能力。整本书为每个选择本书的学生提供了一套理论性和实操性兼备的操作蓝图,且涵纳广阔,涉及各式各样的沟通,从每个沟通变量入手,实现“保姆式教学”,全面而深入地提升综合沟通质量。全书逻辑严密,概念明晰,内容翔实。
第三,与新时代接轨,利用二维码等新形式丰富教材内容,提供以网络微课为主要载体的视听说立体化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优化读者的全方面阅读和学习体验,推广沉浸式学习新模式。
然而,本书也存在许多缺点:第一,缺乏统计数据以及图表等基础数据支撑,理论缺乏直观性和客观性。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本书编写内容大多以文字为主,缺乏社会调查基础以及相关数据支持,从而使其可信任度降低。同时图表,插图的缺乏也易造成使用者的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无法缓解长时间阅读伴生的副作用,如注意力涣散,难以掌握该章节重点内容,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二,实践举例故事性大于现实性,典型性和可参照性被大大削弱。如一些口耳相传的笑话,并不是经常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且具有极端性,作为教学反例并不十分合适,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沟通技巧的标准,而应该用在日常生活中更频繁出现的普通沟通错误实例替代编造出的过于浮夸的故事性例子。第三,部分案例分析题没有参考 答案,降低了其实用性和实操性。同时,大部分针对特定人群的沟通情况的调查问卷没有给出调查参考标准,仅有问题而不去引导读者关注问题的背后缘由,使得无脑填表代替了深入思考,不免流于形式,稍显鸡肋。设置实战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实战”二字,不合格的题目设置和问卷设置仍然使本书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原始水平。
罗清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拔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