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不仅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还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座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都因有着独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而名留青史,它们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的影响而远近闻名。一座城市不仅见证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还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历经的沧桑变化。
如今,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文化等遭到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因此,为更好保存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以及革命意义的城市物质精神文明,记录城市独特的逸闻趣事、民风民俗、山水名胜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现代都市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还为了子孙后代能够重温并铭记曾经那一段段真切的历史文化记忆,为现代化城市发展守住最后一片净土......而《成都掌故》这本书便是一个唤醒现代都市人们关注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好的示范。
《成都掌故》这本书由白郎主编,于2012年首次出版,全书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记忆罐头”、“品沉香”、“蜀都市井”、“洋人镜像”、“人物志”、“生活史”,每一部分由几位作家共同著成,文章都是在大量珍贵翔实的史料基础上,融汇民间传说以及当地人的口耳相传的轶闻趣事,从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展现成都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灿烂的历史文化。掌故,原指旧制、旧例,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的官名,隶属于太史,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介绍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逸闻轶事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记忆罐头”这部分里,作者站立在历史长河的潮头上,回望过去。作者以翔实的事实,梳理介绍了成都历代开国君王的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情况来看,成都建城史可推至3000年以前。“成都”虽然经历了朝代的更迭不断,但其城址却千年未变,且城名也未因政权的更替而有所更改。在写到中国近代时,编者选取了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成都解放、解放军“入城式”,更好地为年轻读者普及了对于成都来说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除此之外,编者还选取了极具代表的“四川名片”——川剧“变脸”,详细介绍了其起源、发展和令人难忘的轶事,为读者讲述了“国粹”背后的故事。
“品沉香”这部分选取了几个极具四川特色的事物,有起源于唐朝成都且历来被认为是古琴中的神品的雷琴,有与巴蜀饮食文化紧密相连的辣椒,有享有千年美誉的国宝——蜀锦,有与“天府”花朵有关的历史民间轶闻,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意蕴。
“蜀都市井”这个板块则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向读者介绍了老成都几个著名的茶馆、成都剃头逸史、几位有代表性的江湖人物、老成都的丐帮、独具地方特色的交通出行方式、街道名字的由来、成都的花木等,展现了一幅繁华昌盛的老成都的市井景象。
在“洋人镜像”这部分里,通过介绍外国人在成都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他们与成都结下的不解的情缘,虽然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但他们最终都因某方面而爱上了成都这座城市,从侧面也展现了成都无穷的魅力。
在“人物志”这部分里,编者选取了不同职业、阶层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湮沉历史的武状元彭阳春、清朝唯一的四川籍文状元骆成骧、著名学者李劼人、地产大鳄俞凤岗、川派大厨师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部分为读者构筑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成都人物群像图。
在“生活史”这部分里,编者则更加凸显老成都的市民生活,其中包括皮影戏等娱乐方式、古巷古楼等建筑、祠堂祭祀文化、以及唐朝著名女诗人薛涛与她的诗所反映的唐朝的成都生活。跨越古今的历史长河,我们看到的是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成都人民留下的一座丰富的宝库,生生不息而韵味悠长。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在印刷上仍存在一点问题,鄙人不才,在运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错误,第29页第四行“进人”应改为进入,第78页第一行“1007”年应该是2007年,第210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的“暴风雨前”缺少书名号。希望编者朋友们在校勘的时候能够多多留心,践行“匠人精神”,把细节的地方处理好,我相信贵书会办越来越好的。
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也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周太王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到唐代的“扬一益二”,再到北宋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成都凭借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容忽视的角色而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成都掌故》这本书无论是从学术性还是趣味性上来讲都是比较成功的,纵观历史,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继承并发扬优秀的城市文化,有利于城市向着可持续的方向更好地的发展,从而为现代城市人提供精神上的情感寄托和心灵进化的场所,这本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向更多人讲述成都故事的蓝本。
作者:李幽(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拔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