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7点,由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四川锦城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之旅系列讲座在忠孝大楼第一学术报告厅107顺利举行。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瑞来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师生带来关于“警惕数据库——互联网时代古典文献的研究路径”的主题讲座。文传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出席讲座现场,同时还吸引了我校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现场氛围融洽。
王瑞来教授在讲座中谈论了自己对数据库的期望与思考,他认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环境发生了戏剧性的革命。特别是大量数据库的产生,改变了工具书的概念,把博闻强记留给了电脑,不必花功夫去皓首穷经。单纯资料性的考证已不再是学问。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由于文献采录底本等原因,不少数据库存在一些问题,会误导盲信的使用者。从另一个视点看,科技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新的障碍。电子版检索的便利性,让人们丧失了视野广阔的探求欲,懒于查阅其他资料,其结果必然会形成知识的自我遮断。
讲座开始,王瑞来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训练和研究经历,并以《鹤林玉露》考证为例,阐述了数据库给研究带来的便利。王瑞来教授提出“数据库为谁而做”的疑问,随后根据自己多年使用数据库研究的经验,结合大量具体研究案例总结出使用数据库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一是须留意数据库收录文献版本的完整性;二是须留意数据库收录文本的准确性。
王瑞来教授以多年使用和研究数据库的经历,与在座所有师生分享了自己心得,认为使用数据库应做到谨防数据库带来的知识遮蔽,同时推荐了中华书局推出的经典古籍库,尽管收录数量有限,但可逐字检索,且标注页码和出版信息,著述之际引用、检核,手机亦可,电脑亦可,颇为方便。
王瑞来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为研究者检索相关资料与学术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脑已经成为人脑的扩展,部分代替了人脑记忆。接着,王瑞来指出数据库的出现是比传统工具书编纂更为专业的体现,是传统信息情报学的现代化转型。王瑞来教授认为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提出了新课题。对所有师生提出了两个呼唤:一是呼唤基本功的训练。对古汉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对传统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复活。二是呼唤新方法新思维。思想,永远是历史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灵魂。电脑永远不能完全代替人脑,人心难以量化。
讲座过程中,王瑞来教授带领在场师生思考数据库对于文史类研究的影响,精彩之处,同学们频频记笔记。讲座结束到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