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经典
黄龙见水·溪通古蜀——走近黄龙溪古镇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22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府河、鹿溪河交汇处,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2011年黄龙溪古镇曾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近年来更以其独特的水文化和龙文化相结合的浓郁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龙溪,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黄龙溪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晋朝蜀人常璩就曾在《华阳国志》中记载了东汉末年发生过的自然奇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赤水河,就是鹿溪河的别名。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龙泉山,流下来的多为山溪水,“江水浊”,且呈赤红色;而来自府河的江水,源于岷江,故“江水清”。当两条江水在黄龙溪镇会合时,清、浊二水,泾渭分明,尤其在洪水季节特别明显。当地的百姓则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黄龙渡清江”(光绪《补篆仁寿现志》卷2),黄龙溪因此而得名。正如民国《华阳县志》所说:“黄龙所见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黄龙溪古镇,历经千载风雨,依旧守望在江边。它不语,却以沉默的姿态铭记着历年的风霜,承载着千年的厚重。

    在这里,清代穿逗式木结构的传统街肆建筑仍然保存良好,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依然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镇内的古寺不仅保存完好,且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还会像旧时一样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街上的青石板路面、精致古朴的栏杆雕花、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都带给游人浓郁的历史气息,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

    黄龙溪不但历史悠久,更体现出了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和谐居住理念。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构成了充满旅游特色的黄龙溪。这里,山、水、城为一体,这里古、韵、趣相融,给人一种古朴和谐的感受。

    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这里有着龙佛、龙寺、龙灯、龙舟等丰富的龙文化表现形式。黄龙溪烧火龙的习俗起源于南宋时期。先民们根据“龙见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就是对舞龙灯习俗的生动描写。经过不断改造、丰富,黄龙溪的“火龙灯舞”逐步得到了完善,黄龙溪更被誉为中国的“火龙之乡”。


    传统的龙舞节庆,一般被安排在新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龙舞节庆时除了火龙以外,人们还制作了排灯、宫灯以及象征水底世界的蟹灯、鱼灯、虾灯、蛙灯等,并且辅以各类灯幅、灯牌和乐器伴奏,使火龙灯舞喜气洋洋,富有新春佳节的热闹气氛。舞龙灯前,先由一队身着道袍的司仪引导火龙队来到河边,然后由道士做法事安置水神、土地神,最后再“请龙出海”,开始一年一度的热闹灯舞。
    不仅火龙灯的“龙嘴”能够喷射炽热的火焰,舞灯的艺人们还用烟花不停的烧舞动的龙身,使得龙身火星四射、绚丽夺目。待到持续十多天的火龙灯舞结束,人们还要把各种灯具和龙身放置河边,举行烧火龙仪式,然后再把灰烬送入水中,回归龙宫。


    黄龙溪火龙灯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川西文化风格,是成都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民俗群众文化活动之一。1996年,黄龙溪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1年黄龙溪火龙灯舞团应邀参加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演出。此外,舞团还参加了成都市第9届、第10届运动会及省第9次运动会,并相继到安徽、海南、长春、云南等地演出,获得过极高的荣誉和群众的欢迎。(文/张凤玲)

Copyright©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邮编: 611756   咨询电话:028—87634097
访问量: